在榆中(注:甘肃兰州市)北山的一个窑洞内,灯泡发出暗淡的光。芦润贵老人跪坐在炕头上,用颤抖的双手将馍馍喂到儿媳妇的嘴边,趁着儿媳妇嚼馍的工夫,又端来一杯熬好的茶水……芦润贵今年已97岁,是榆中县年龄最大的老人,这样的老人理应安享晚年,可是这位经历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老人,如今又面临儿媳妇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遭遇,不得已,近百岁婆婆又担当起照顾儿媳的任务。在第20个老人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这位百岁老人的家。
97岁老人身板硬朗
芦润贵老人的家在榆中县园子乡柏木村,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是榆中有名的贫困地区。老人居住的院落位于村子的半山腰,一条仅能容三马子通行的小道通往家中。10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老人家中时,她正在生火准备熬罐罐茶。对襟上衣、洗得有些发白的褐色头巾,虽然朴素,但很干净,一双明亮的眸子显示出老人特有的干练。擦火柴点火、往炉膛里放木柴……不到一分钟,火已经生着了。然后,老人从炕头一个老式柜子里取出茶罐、茶叶,又从水缸里舀来一缸子水。虽然房间里有些烟熏火燎,但老人手脚麻利,如果不是她的一双小脚和满脸的皱纹,谁也不会相信她是位快100岁的人了。老人的孙子张尚春后来对记者说,老人身体很健康,他记事起奶奶连感冒都很少得,尽管他为奶奶买来了拐杖,但老人几乎不用。
近一世纪经历沧桑人生
芦润贵老人的耳朵比较“背”,记者大声说话时她才能听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老人向记者回忆了她的整个人生。在采访中,老人吐字清楚、思维清晰。老人出生在1910年,娘家也在附近。由于家里贫困,12岁时她就在邻村姓曲的人家做了童养媳。她的丈夫在结婚5年后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从此杳无音信。老人说,后来她被以2斗莜麦的价格从曲家卖到了现在的张家,生了一男一女(之前她已育有3个孩子),就在她期待日子好起来的时候,丈夫在她40岁时去世。1993年,芦润贵老人又遭遇了老年丧子之痛,她不到50岁的儿子因肝癌不幸去世。这一切灾难都没有击倒坚强的芦润贵老人,她和儿媳一起撑起了这个家,不料后来儿媳又瘫痪在床。
悉心照顾瘫痪儿媳
就在记者和老人闲聊时,老人好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下炕端了一杯熬好的茶水走进一间窑洞。窑洞内,灯泡发出暗淡的光,一个60多岁的老妇趴坐在炕头下面,老人将茶水和馍馍放到炕头上,想将她搀起来,但几次努力都宣告失败。在记者的帮忙下,妇女终于坐到了炕头上。芦润贵老人跪坐在炕头上,用颤抖的双手将馍馍喂到老妇的嘴边,趁着她嚼馍的工夫,老人又端来一杯熬好的茶水……老人说,这是她的儿媳妇,由于脑血栓引起一系列病变,瘫痪在床已经3年有余了。目前行走除了靠人搀扶外,就是靠爬。由于孙子在外打工,孙媳妇还要忙地里的农活,照顾儿媳的活就由她来做。看着儿媳妇吃完了馍馍,老人又拿来梳子仔细地为儿媳梳理起头发。
说起自己的奶奶,芦润贵老人的孙子、36岁的张尚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愧疚。为了补贴家用,张尚春常年在外打工,这几天他刚从兰州的工地上回家,目的是帮妻子挖洋芋。“奶奶的年龄应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她老人家还得为家里操劳,我心里真的很愧疚。”张尚春说,没有奶奶他不敢想像妈妈的生活会怎样。芦润贵老人说,她一生拉扯了5个儿女、两个孙子,现在还要照顾儿媳和一个重孙。对于这一切,老人说:“最苦的生活已经过去了,现在照顾他们也不觉得累!”老人称,当初曲家的丈夫失踪后,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开始了艰辛的生活。“我在山洞里生活了13年,靠给别人做工拉扯3个孩子。每天只吃一顿饭,省下两顿给3个孩子吃。那年头山里还有狼,半夜三更狼就在山洞外面嚎叫,吓得孩子们在洞里面直哭。我就拿些柴火在门口放把火吓跑狼。”到张家后,她的丈夫不理家务,丈夫去世后,她还是把儿子和女儿拉扯成人。
起早贪黑操劳家务
如今,每天鸡叫头遍的时候,老人就起床了。她先是自己生火熬罐罐茶,喝完茶后,天已经亮了,孙媳妇也起床了,孙媳妇给她和婆婆做好饭后,就去地里干活了,这一天家里的事就都交给老人了。老人除了照顾瘫痪儿媳妇和年仅4岁的小重孙外,还干点零碎的家务活,譬如拎着小背篼去场院上为自己背回一些柴火以及牲畜的粪煨炕,给家畜喂食。老人的孙媳妇告诉记者,每天铺床叠被都是老人亲自动手,衣服经常也是自己洗。
在采访结束时,老人说,她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政府每月给她80元的高龄费和30元钱的低保金,有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她再活10年不成问题。(记者张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