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武汉市提出为民办实事,政府今年将为残疾人购买1000个公益岗位,按照政策规定,凡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按实际聘用人数每人每年补贴8000元。
武汉市残联劳动就业中心统计,今年启动的政府帮残疾人购买公益岗位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了724个公益性岗位的购买任务,但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岗位只有60个。
现状:购买公益岗位,多数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
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劳动就业中心负责人吴道忠介绍,今年,政府要为残疾人购买的公益岗位是1000个,主要是提供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类岗位,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中为公众服务的岗位。但在启动这项工作后发现,多数岗位都是在社区“消化”,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岗位只有60个。
按照政策规定,凡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按实际聘用人数每人每年补贴8000元。吴道忠说,差不多是按照一个残疾人每月600 元的工资标准来支付的。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约有35万残疾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有11万人。
用人单位:8000元补贴超过安置残疾人成本
武汉市残联劳动就业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企事业单位购买的60个公益性岗位中,武昌区和江汉区安排稍多一些,其中江汉区的事业单位就为残疾人提供了18个岗位,企业安置了10名。部分区的公益性岗位没有一个是由企事业单位提供。
前不久,武昌区紫阳卫生院安置了一名残疾人。院长金涛算了一笔账,安排残疾人就业后,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仅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保险、计划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花400多元,支付给残疾人的基本工资还不能低于武汉市目前的最低工资580元。一名残疾人,每年至少要支付10000元。
“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金涛分析说。
市残联:残疾人就业仍存在社会歧视
按照政策规定,企事业安排残疾人员到单位就业,还可以抵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这些仍不足以提高一些企事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劳动就业中心负责人吴道忠分析,主要还是在于用人单位对安置残疾人就业还存在着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宁愿交钱,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
“由于残疾人身体不方便,很难要求他们按正常人的标准完成岗位工作。所以,在同等条件下,残疾人的竞争力比较低。”武昌区紫阳卫生院院长金涛说。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能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工资、福利相对来说要好一些,而且还有保险。”武昌区残联副理事长方少坤说,有的和用人单位说好了,但是临到残疾人去单位上班的时候,对方却不愿意接受,最终只能被安排在社区,做门栋关照员等工作。 (记者 王荣海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