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韶关10月12日电(冯昶 李凌 赖南坡)十月十二日上午,粤北山区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瑶族女猪倌邓素梅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日子,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中共十七大。
在此之前,记者专程来到距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五十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中,采访了即将赴京的十七大代表邓素梅。
今年四十一岁的邓素梅性格开朗,知道我们要来采访,特地换上了平时不舍得穿的瑶族刺绣服装在家里等待我们,刚坐下就和我们热情的交谈起来。
因为山高水远、土地贫瘠,邓素梅和许多瑶族同胞一样,过去一直过着靠山吃山的生活。他们以打猎、采摘山货、种茶种树为生。
高中毕业后的邓素梅在村里当过几年代课老师,也在镇林业站做过临时工,最终还是回家务农;她也曾做过豆芽、养鱼和开小卖部等小生意,但都因难有较大发展而放弃了。
一九九七年,邓素梅所在的镇里引进“三元”杂交猪品种,邓素梅看到了致富希望,她承包了镇里的养猪场。为了尽快掌握技术,她经常到县畜牧水产中心求教专业人员。几年下来,她终于摸索出一套成功的养猪经验,如今,种猪繁殖、猪仔管理和防疫等问题她都能妥善解决。基本上每月可出栏一批肉猪。养的猪越来越多,她忙不过来了,将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回来当猪倌。
“今年我的运气比较好,八月三十一日,我领到了国家对能繁母猪每头五十元的补贴;而随着生猪价格的看好,我每头出栏的猪可以净赚五百元左右”。采访中邓素梅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她养猪的净收入已达到七八万元(人民币)。邓素梅说:到明年春,她要养一百头母猪,四头公猪,生猪出栏数扩大到六、七百头,她坚信,养猪之路会越来越红火。
致富后的邓素梅始终没有忘记和她一起共同成长的乡亲们。邓素梅说:“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家现在的住房和养猪场,还是当时亲戚朋友和乡亲们主动帮忙盖起的,在致富路上,乡亲们给了我很多支持,我认为所做的都是应该的”。
在深山野岭里发展生产,当时村民很大的困难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瑶山,对市场更是一窍不通。邓素梅与丈夫一合计,决定组织全镇零星养殖户的生猪统一集中外销。这样一来,瑶胞乡亲们每头生猪比以往在镇内销售多赚了四五十元。于是,当地农户纷纷把自家的肉猪拉到邓素梅夫妇指定的候车点,瑶乡的生猪销售也就有了定点“班车”了。而这样做,邓素梅与丈夫基本上是义务为乡亲们提供服务的,每头猪只收取十元的车费和运费。
邓素梅并没有就此满足。如何能把大家组织起来,更好的钻研养猪技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成为了邓素梅常常思考的事情。二00四年六月,在必背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协助下,邓素梅挑头成立了“养猪营销专业协会”,并被大伙推举为会长。由于当时八十九名协会会员中有三十七人是共产党员,于是,协会党支部也应运而生。
如今,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养猪营销专业协会”已经有了一百三十一户会员,全镇有近一千农户养猪增效创收。
从致富带头人,到瑶胞的技术员、讲解员,养殖户生产、管理和销售的服务员,邓素梅靠着党和政府的支持,靠着自己的拼劲,改变了家乡瑶山现状,她也因此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
近几个月来,邓素梅和她的姐妹们一直在夜以继日的赶制瑶家独有的“反面刺绣”,现在她们已经做了一百多个吉祥物、十多个刺绣袋和一些瑶族衣服、头巾、手帕。“我要穿着我们瑶族的盛装去参加十七大,把我们的瑶山、梯田都绣在这些头巾手帕里带到北京去。”邓素梅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和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