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军平时对同事和下属真诚热情,没有架子。他的不幸遇害令人们痛心和惋惜。
张斌留给人们的印象恰恰相反,对照鲜明。张的一位同事直言不讳:“做人太霸道,太张狂了,说话办事无党性没原则,天下没有他不敢干的事。他进监狱,那是苍天有眼,迟早的事。”
据说,上世纪90年代末,运城市南风广场附近的一块土地向社会拍卖,张斌不知施展了什么法术,竟然击败了许多手握巨款的竞争对手,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得该地,旋即又加价百万元出手。自此后,有位子又有票子的张斌霸气便越来越大。曾有人劝他:“毕竟在官场做事,以后把你那霸气收敛点。”哪知张却把眼一瞪:“怕什么?老子白道黑道都有人。”
而在运城,凡熟悉张的人,都知道他这句口头禅:“怕什么?老子白道黑道都有人。”“白道”自不必说,30多岁时便出任东城办事处主任,这在省会城市也许不算什么,可在偏远的河东大地,却为数不多。尽管人们对他在任期间的所作所为颇多看法,却并不影响他被提拔,被重用。而“家庭背景很好,工作能力很强,为人厚道”,又有大学学历的朱文军却只是平调。
而张所谓的“黑道”,不过是其任东城办事处主任时辖区里的几个“混混”,以及据说是他任后台老板的公司职员。张在他们心目中的“显赫地位”和出手的阔绰,使他们对张奉若神明,惟命是从,故而一个电话,招之即来。
随着此案案情逐步明朗,也使运城市银监局在2006年2月的一个血案再次被人提起,其涉案人也是副县级干部。据介绍,该局两名领导闹矛盾,其中一名的“小蜜”听说后招来社会上几个持刀的“混混”向另一名进行报复,“要不是他胸口挡着手机,早没命了”。
人们对机关干部与带刀带棍“混混”交“朋友”的现象深表担忧:“这些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值得深思的是,一个堂堂副县级干部,背后怎么会有那么多带刀带棍的‘朋友’,而且是招之即来,来则能杀,杀则必死!难道这些干部不懂党纪国法,也不怕党纪国法的制裁吗?”
庭审直播 “阳光审”多方喝彩
9月4日16时许,在运城市南风广场电子大屏幕下,蒙蒙的秋雨中仍然有30多个观众冒着雨、顶着秋风伫立在广场,观看审判直播。
此案审判全过程由运城电视台进行了转播,而且得到了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
电视台全程播放庭审实况,一时间,运城市区万人空巷,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庭审。这既反映了民众对这个案子的关注,也说明“阳光审判”深受欢迎。
4日上午10时许,当庭审画面出现在南风广场大屏幕上时,等候在这里的观众边看边议。
有市民说:“张斌是干部,人们就怕审官难以公平,看到庭审实况敢转播,疑虑打消了。”
一名中年妇女说:“就是,审判放到了阳光下,腐败就没了藏身之所。”
叫好声中,也有细心的群众发现了问题。
“咦,其他人都穿着囚服受审,张斌怎没穿呢?”一个年轻人的疑问引发了人们的纷纷议论:是法庭在细节上的疏漏?还是真有其他隐情?庭审不穿囚服,那他在关押期间是不是也会享受特殊“待遇”?而据《山西省公安厅对看守所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着统一的识别服”。民众的“监督”还真管用,而且立竿见影:第二天出现在法庭的张斌身上果然多了一件囚服。
播放庭审实况的“阳光审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益。据悉,庭审转播创下了运城电视台开播以来的收视率之最,社会各界也好评如潮。
普法工作者认为,这是一次生动的普法教育活动。没有什么普法形式比让大家亲身经历一次真正的司法审判更能受教育的了。司法机构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对所有案件都做到公开审理,但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提高透明度,选择法律允许的典型案件的审理进行播放,可以让公众了解法律是怎样规定的,了解司法机关对这类案件的态度,包括庭审过程,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让公众以案学法,是成本最低、社会效益最好的一种普法形式,比让群众看多少本教科书、上多少节法制宣传教育课印象都深,效果都好。
法学专家认为,播放庭审实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司法透明度,是以公开审理促进公正裁判的好形式。司法腐败、司法不力、“暗箱操作”等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损害了司法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阻碍了法治建设的进程,也一直被世人诟病。公开庭审实况,并且是通过覆盖面比较广的电视媒体,这本身就表明了司法部门致力于提高司法公正、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的决心和力度。通过把庭审过程公之于众,减少乃至杜绝了审理过程中人情、权势、金钱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事人双方的争议、主张、支持主张的证据以及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情况能够展现在公众面前,在接受司法裁判的同时,接受公众的评价,审判透明化了,“暗箱操作”不再易为,不仅有利于增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更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记者 郭建珍)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