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九成半老广希望生二胎
在问到“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意愿生育孩子数目时,近九成半的人希望拥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在意愿生育性别上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根据省人口计生委与中大联合进行的抽样调查,在问到“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意愿生育孩子数目时,被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数量平均为2.37个,略高于全国水平,其中,94.1%的人希望拥有2个及以上数量的孩子,希望要一个孩子的比例仅为5.6%,而不要孩子的比例则只有0.3%。
被调查对象在意愿生育性别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当问及“如果您只能生一个孩子,您希望是男孩还是女孩”时,有超过六成被调查对象表现出了偏男生育意愿,偏好女孩的仅为3.4%。可见,广东人口在意愿生育性别上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远远高于全国水平。
不过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好”,但是认为“多生一个孩子对家庭负担没有影响”的比例仅为23.1%,由此可见,孩子的经济成本已成为人们婚育观念的一部分内容。
而与实际生育情况相比,目前意愿与实际生育性别差异非常大,目前,被调查对象的实际生育性别比为115.2,而其意愿生育性别比却高达124.9。专家表示,这说明广东人口的意愿生育性别偏好并没有得到满足,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出生性别比可能会继续升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家庭地位:大多数家庭男人说了算
与5年前相比,广东女性的家庭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家庭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占四成多,而妻子有更多实权的仅占一成。
《报告》指出,63.8%城市女性能够分享家庭实权,这些家庭中丈夫拥有更多实权的占四成,而妻子实权更多的仅一成,其余四成为“夫妻平权”。与全国同期平均数字相比,广东女性的家庭实权显然要弱一些。调查发现,女性所受教育程度越高,夫妻平权的比例就越高。数据显示,小学及以上女性平权的不到四成,而大专以上的高达64.3%。
广东女性在结婚时承担的费用低于男性,总体结婚费用完全由男方负责的占到36.3%,主要由男方负责的占到33.1%,男女双方差不多的占27.3%。
调查还显示,与10年前相比,男女两性不做饭的人数比例都在增长,另外女性做饭所花的时间也有所减少,但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仍然承担这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留守妇女:婚姻是否幸福要看家庭收入
《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指出,家庭的收入是否满意成为留守妇女衡量婚姻是否幸福的主要标准,有超过两成妇女担心丈夫外出打工有外遇。
农村“留守妇女”指丈夫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家里的妇女,是农民工在城镇经济建设中发挥好作用的“后方”。调查发现,留守妇女对衡量婚姻是否幸福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家庭的收入是否达到一个满意的标准,因此丈夫外出打工对于夫妻感情影响是不明显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留守妇女认为自己的婚姻很幸福,认为不幸福的有1.4%。
但报告指出,留守妇女独守家庭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其中,担心“一个人教育孩子有困难”的比例为36%,担心“丈夫有别的女人”的比例为20.8%。报告还显示,有54.3%的留守妇女从未去城里探视过丈夫,超过半数的留守妇女不知道丈夫打工的具体地点。为此,有专家建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为夫妻分居的农民工进行必要的经济补助,如报销往返路费、每年进行一次性补贴等方式,以及制定一个“探亲节”或“探亲假”。
◎性学报告:下岗中年妇女易成“秦香莲”
由广东省性学会主持编辑的《2007广东性学报告》昨天出版,揭示了广东人的性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
研究者魏敏在论文《婚姻失守:女性在家庭中的边缘化》中提出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对于“陈世美”,我们似乎是越来越宽容了。
魏敏愤愤不平地指出,当男人有了钱,忽然感到妻子过时了,就想着与一位“与时俱进”的红颜知己共享成功或再创佳绩。而那个留守在家庭中的女人就只能被逐出家门,让她自己去承担自己的命运。不仅如此,由于我们的时代提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女人被赶出家门还有言之凿凿的理由——谁让她不自强自立呢?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老公有婚外恋是女人的错,就是因为女人无能,缺乏魅力,拴不住自己的老公。而在近年《牵手》、《来来往往》、《中国式离婚》等热门影视作品中,婚外恋都有一个神经兮兮、不正常的女主人。是非标准似乎已经模糊。
研究者指出,作为一个“重男轻女”传统很浓的国家,目前我国妇女地位虽有很大提升,但毕竟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改革过程中,社会未能给她们提供就业支持和救助,使一部分在竞争中被淘汰的中年妇女面临难题。
这在前几年那些下岗的“4050”妇女阶层表现最为明显。这时,她们往往视老公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患得患失,把自己一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而等到男人抽身而出,她们又相信了作家和电视的忠告,是自己没本事拴不住男人,又逼得太紧犯了错,导致婚姻失守,于是开始忏悔。现代“秦香莲”就是这样炼出来的,成为社会、家庭和文化的牺牲品,还要为自己的受难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专家呼吁,社会应关注和关怀这一群体,有关影视作品的“导向问题”应该扭转。
(李拉 黄东宏 陈枫 段功伟 李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