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九日电 题:奥运会“体感温度”让天气预报更亲民
作者 陈静思
二00八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一位运动员起床后,伴随他丰盛早餐的或许将是这样的广播,“当日温度有点高,三十八摄氏度”,接着预报员还会报出:“您身体感受到的温度将是……”这是奥运气象预报的新项目——体感温度。
而在距离奥运会不到一年的今天,“防晒指数中等,建议涂擦SPF指数高于十五的防晒霜。感冒指数少发,各项气象条件适宜,发生感冒机率较低。”北京东四环某公寓中的刘文花会根据这些决定今天穿什么,是否带伞、洗车、逛街。
近年来,北京的天气预报改变以往只有简单数字的报法,加入多个关乎民众生活细节的“元素”,让天气预报极富人性化和服务性。
北京生活气象指数预报已有晨练、登山、划船、钓鱼、逛街等四十多种。而北京气象局早在二00二年就提供了预约服务,包括月预报、周预报、双休日预报、高速公路二十四小时预报等服务。
“石景山游乐园三十三度,八达岭长城三十二度”,除了各城市和地区的天气预报,旅游景点亦被当作播报的对象,预报又进一步走向专业和细分。
广播和电视中,气象预报员的播报口吻也开始发生变化,“今天白天,阳光下感觉酷热。这周,闷热天儿比较多,应注意防暑降温……”北京电视台每日的天气预报让人感觉温暖、有人情味。
据官方数字统计,北京今年一季度每日气温预报的准确率为百分之七十点四,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全国平均水平。但这一准确率仍然不能够令民众满意,却成为众矢之的。
改变了天气预报的“报不报在我、准不准在天、信不信在你”,改变了天气预报的刻板单一,气象台长们要做的是如何提高预报的精准度。
北京奥运气象服务让气象台长们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从八月一日开始,北京就针对“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进行模拟演练。皮划艇赛场的气象服务给出的不是风力级别,而是精确到风速。
当运动员们站在二00八北京奥运会赛场时,场馆每三小时一次的滚动天气预报将让他们对自己的“体温”不再陌生,因为有首次推出的“体感温度”,因为有感同身受的温度关怀。而这些,更因为有中国日益亲民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