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正是小龙虾最肥美的时候,大大小小的龙虾餐馆里,食客们夜夜大快朵颐。也许食客们不知道,他们在享受口福的同时,正在为维护生态平衡作出贡献。如果这些小龙虾是杭州本地产的,那么这种贡献更大。
由于随意的放养和运送过程中无意的个体“逃逸”,小龙虾已经在杭州的小河小沟中扎下根来。作为一个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天敌的小龙虾给杭州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有人担心,一旦人们对小龙虾失去兴趣,它会不会像福寿螺那样,引起生态灾难?
现象
城西有农民靠捕捞小龙虾赚钱
7月15日下午,城西紫荆花路府苑新村附近的一条小河里,几个白领模样的年轻人正蹲在河边,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河里的动静。
“看!那边,就那块大石头边上,有四只,快扔!”一声号令,一个男生把早已准备好的带着诱饵的鱼竿往大石头边上抛去,就在小龙虾碰到鱼竿的那一刹那,小男生赶紧把鱼竿收了回来,短短的几秒时间,两只小龙虾就乖乖上钩了。
“还算容易吧,只要眼明手快就行。诱饵也要选得好,一般来说都用小虾肉、蚯蚓、猪肉等。”钓小龙虾的男生姓罗,住在城西,因为身边的几个朋友都挺喜欢吃小龙虾,而且家附近的小河里又经常可以看到小龙虾出没,所以大家把钓小龙虾当成了乐趣,一到双休日,大家就凑在一起抓小龙虾,还进行计时抓捕比赛。
小罗介绍说:“像我们这样玩玩的,一小时能抓个两三斤。这一带小龙虾还不多,据说西溪湿地、蒋村一带的水塘里,小龙虾已经泛滥成灾了。”
在一旁围观的群众告诉记者,城西一带的河塘里经常可以见到大量的小龙虾,如文一路的天河小区附近、蒋村一带、植物园附近和西溪湿地,尤其是今年,从5月份开始就能在小河小沟里看到小龙虾的身影。
“蒋村那一带,有些农民以捉小龙虾为生。每天傍晚,他们把捕龙虾的地笼放入水中,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把笼子提上来就行了。把龙虾打包卖给附近的小饭店,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个四五十元。”
还有一名居民告诉记者,城东的小河里也有小龙虾出没。
由于近日淮河流域发生汛情,江苏一些小龙虾养殖基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供货量减少,杭城小龙虾的零售价迅速上涨。杭州一些小龙虾商户因此打起了本地水系中的小龙虾的主意。此前,城西一些龙虾店曾经推出过小龙虾“现抓现吃”的活动,抓虾的地点,就在餐馆附近的小河里。
来源
贩运和放养造成小龙虾数量暴增
小龙虾学名克原氏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属于甲壳纲动物。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小龙虾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当时是用作食物、鱼饵或者宠物,可是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小龙虾已经成了我国种群最大的灾害性外来物种之一。
小龙虾最先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浙江最早的小龙虾,是上世纪70年代末在浙江北部地区发现的,随后,小龙虾在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的河网水系蔓延,杭州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而湖州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湿地中。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小龙虾野生种群已经无孔不入,目前在浙江省,丽水地区小龙虾数量较多且比较集中。
一位专家指出,外来物种有三种入侵途径:有意识引进、无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而在我国,50%的外来入侵植物是作为有用植物而引进的,25%的外来入侵动物是有意引进的。
“小龙虾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人为地跨地区贩运。”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解释说,在活体小龙虾的跨地区运输和暂养过程中,如果出现个别“逃逸”,进入了当地的自然河流、水田、沼泽中,就极有可能繁殖成为新的入侵者。
另外,也不排除部分龙虾餐馆或小龙虾经营者利用附近水系放养小龙虾的情况,因为野生的小龙虾繁殖能力相当旺盛,又没有天敌,而且成本要比人工养殖小龙虾低得多。这些个别的放养行为,也造成了小龙虾在杭州水系中的泛滥。
危害
小龙虾会破坏堤坝、农田和食物链
专家指出,小龙虾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下来,适应性很好,食性也十分广泛,而且繁殖能力相当强大,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这必然会对它所生存的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造成威胁,从而破坏当地的食物链。而且因为小龙虾喜欢吃植物的根系,对水生植物和水稻等威胁很大;同时,由于小龙虾有在水面下打洞穴居的习性,所以它必然对湖泊、水库和江河的堤坝安全造成威胁,危害甚至比白蚁还大。目前,小龙虾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而且“一旦入侵,就很难控制”。
事实上,小龙虾只是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中的一种。目前,世界上100种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有50余种入侵我国。近10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达20余种以上,平均每年递增1~2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000亿元。
小龙虾是否会重蹈福寿螺覆辙?
去年6月,北京首次发生由福寿螺引起的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当人们追查福寿螺的历史时才发现,早就有人指出福寿螺会对生态造成危害。但是,因为福寿螺可以食用,养殖成本低,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上世纪末,我国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开始大量引进养殖福寿螺。后来因为市场回报太小,一些养殖户将福寿螺放生。加上北京福寿螺事件发生后,福寿螺的带虫率因此受到关注。这种曾经的美味从此被人们所抛弃。
由于没有天敌,再加上繁殖能力惊人,福寿螺迅速侵占了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刚孵化不久的小螺就能啃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的秧苗。去年广西有250万亩农田遭受福寿螺袭击。广西发动24万多人参与灭螺战。经过一个月的灭螺,才初步控制了福寿螺灾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小龙虾的数量之所以还在可控制范围内,是因为它还是人们餐桌上的宠儿。人类的胃可能是它最大的“天敌”。但值得忧虑的是,由于其野生资源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地方,甚至是一些原来没有该物种入侵的地方也开始了不同规模的人工养殖。养殖过程中如果小龙虾逃逸到其他水体,很容易造成新的生物入侵。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有一天小龙虾“失宠”,人们不再大量食用,或者因为养殖多了,价格下降了以至于无利可图,人们是否会因此放弃养殖,从而任凭其自生自灭?小龙虾是否会步福寿螺的后尘?
去年7月,在温州龙湾、永嘉县瓯北镇一带,就曾发生过小龙虾成灾导致鱼儿绝迹、秧苗被钳的情况。
对策
变废为宝创造新的效益
对于小龙虾所带来的生态威胁,浙江的渔业、环保等部门均表示,即使想管也是于“法”无据,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与生物入侵有关的只有相关检疫法,这些法律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缺乏健全而有力的规定。专家们正试图寻找方法,控制小龙虾的过度入侵和扩散。
“人工捕抓是最有效的办法。”浙江省检验检疫局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近年人们对小龙虾的食用需求量增大,促进了捕捞量,减少了小龙虾的数量,客观上对保护生态起到一定的作用。
浙江省有害生物控制省级研发中心一直在探索把有害物种利用起来变废为宝的课题。中心主任陈集双告诉记者,小龙虾的壳里含有一种叫甲壳素的纤维质,它能用于制造各种物质,同时也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如果商家能把小龙虾的壳利用起来,可以创造出很大的利润。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的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关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民进浙江省委会提交的一份名为《重视有害生物入侵建立生物安全机制》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
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还透露,浙江省目前正着手进行基础性的工作,近期将组织专家论证,下一步可能对全省外来物种侵害展开彻底普查,以获得相关数据资料。(作者/贺一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