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排队存在于世界一切经济制度当中,在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排队仍然是一种均衡选择。只是排队的心态不同,排队的后果也各异。只有当人们能够自信、自由地选择未来生活,以短期逐利为特点的“后排队”焦虑症才有可能药到病除
记者/罗雪挥
“如果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配置时间资源,排队就可能是最公平的解决办法。”中山大学教授王则珂在其《排队的文明》中指出,排队要真正做到公平,最重要是贯彻“先到先得”或者“先到先办”。
只是看上去简单的法则并不能普适于“后排队”时代。来自浙江台州的商人李欠寿最近深刻地体验到排队也是一种权利。他在云南宁洱做服装生意。前不久的那场地震发生时,他的儿子才刚刚出生7天。房子裂了缝没法住了,李欠寿试图和其他人一样去排队领帐篷。但是因为他是外地人,而老婆虽然是云南人,却是邻县的。好心人告诉他说,领帐篷要户口,他去排了也没有用。李欠寿和刚出生的儿子不得不在外露营了一宿,天太热,小宝宝哇哇大哭。
相比之下,前苏联人排队时虽然不需要查户口,但是排队的工程却要浩大得多。一个笑话描述了前苏联时候排队的盛况:一天,美国人前去访问,接待官员骄傲地介绍,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接待官员说:“当然有用啊ÿÿ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
排队现象的确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种社会乃至经济制度的专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总结,“排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现象”。他在欧美国家学习、生活多年,所看到的景象是在美国要排队,在澳洲要排队,在英国还是要排队,只是等候的时间不同,排队的心情有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排队相对要随和、耐心,这与他们的社会状况有关。”北京律师杨雨证实,她在国外旅行时也常常碰到排队,但是时间短,而且秩序好,“至少让你感到不像国内那么躁。”
中国的“后排队”大军们心态格外敏感,任何有嫌贫爱富和地域歧视嫌疑的举措都能够激起众人的逆反心理。比如在美国可以“用钱说话”,花钱购买了VIP票,就可以从专门的通道或柜台优先办理手续,无须像其他人那样排队,其他人也丝毫没有异议。但在中国排队民众强烈的仇富情绪下,试图用收费解决排队问题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了“业务办理加急”的服务项目,花50块人民币就可享受类似的VIP服务,不料被讥为是“花钱买加塞”,是“双重不道德”,甚至有人认为其恶劣性质等同于春运期间火车站自己倒买火车票。结果该办法实施了一天后便紧急取消。
中国“后排队”运动愈来愈显著的群体性焦虑让韦森倍加警觉。他认为这是人们对于未来缺乏信心的结果。虽然生活物资很丰裕,但一遇到市场有风吹草动,有一丁点逐利的机会,大家还是会去拼命排队去争夺。大到排队买房子,排队买股票,小到副食品涨价排队买特价油、特价鸡蛋。韦森表示,这种但求短期利益的“后排队现象”正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经典的疑虑便是“今天这么繁荣,但是明天呢?后天呢?”
“关键在于政府、社会都能够在一个比较明确的法律规则下运行,无论是谈民主谈法制谈和谐社会,最终目的都还是要让人们能够精确地预测未来,从而解除‘后排队现象’的不安全感。”韦森说。
另一位“海归”,网民壶一认为,光是有未来社会稳定的预期还不够,更重要的还是人们能够拥有对自己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只有当住在祖屋里的人能够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危房改造,不用担心一纸政令就没了栖身之所,人们才能够自由选择悠闲的生活方式,不用忙着排队买房子,忙着为此排队挣票子,忙着排队存款,忙着排队炒股买基金,忙着将孩子排队送进名校,为了将来有能力挣钱排队买房子。”壶一以这样一句话来做总结:“只有打破了这样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排队怪圈,人们才能够真正体味排队的本来面貌,即“排队本身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