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海六月十一日电 题:百年传统与开放的碰撞
中新社记者 冯抒敏
北海的传奇不在银滩,不在外沙;不是富氧离子的空气,亦不是驰名中外的南珠。北海的传奇与精神隐藏在那条传统与开放并存的老街之中。十里长街红伶斗艳,酒楼食肆客朋满座,那令无数港澳及南洋客商醉心的粤剧大戏和时闻笑话,卷荡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西北海。这里,便是见证了北海百年沧桑的老街——珠海路。
据介绍,珠海路始建于一八八三年。自一八七六年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受当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珠海路临街两旁均为拥有装饰着浮雕的卷拱窗柱、集粤派特色及西式风格于一身的骑楼建筑。这些历经一个多世纪却依旧保存完好的骑楼群,带着满身的斑驳,日复一日地向世人讲述着那段繁华又无奈的历史。
如今,当初四处林立的“五铅字”(酒馆、旅馆、烟馆、赌馆、妓馆)招牌及高耸的“波楼”(洋楼)已在岁月的流沙中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民居、零星的古玩店及海产店,偶尔穿巷而过的孤寂粤曲小调,以及字迹依稀可辨的商号石匾——“桂兴隆”、“广发栏”、“泗盛行”回味这百年商埠曾有的灯红酒绿……
老街的辉煌今已随风逝去,唯一留给子孙后代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开放,依然是这座城市、这条老街恒久不变的主题。
为让海内外游客感受老街昔日的风采及其精神,北海市于二00五年启动了珠海路修复工程,其一期工程已于去年五月完成并对游客开放,今年内该工程将全部完工。据介绍,北海市政府还计划深挖老街传统的饮食、娱乐、购物等民间文化活动,努力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北海老街。
“让游客能在老街产生寻历史、地缘、人缘的‘寻根’感受,体验老街传统生活,传递老街所代表的北海人的开放精神和魅力,才是挖掘老街人文特色的最终目的。”当地一位民俗专家如是说。
不少北海市民则表示,剪刀声中拌着荞头汁的廉州牛巴,用谷篓装着沿街叫卖的钵仔糕,被剥开粽叶抖着叫卖的公馆粽……这些传统的东西才是北海人心目中老街和生活的影子。由此可见,作为新中国首批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的北海市,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所带来的“房地产泡沫”后,已学会将务实的工作生活态度融入其开放精神当中。
如今,誓言打造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北海迎来了第三个开放的历史机遇,乘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热潮,也许不用多久,北海市民心目中老街生活的影像将会愈来愈清晰,钵仔糕和公馆粽将重新在老街香飘十里,悠扬的老杨公(北海民间传统戏曲)及粤曲小调将徜徉海内外游客的耳畔。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风雨的北海老街,将继续默默地见证这段新的开放历史……
一切正与搭建在珠海路老街中央广场的戏台楹联所吻合:乾坤一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