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期间,“炒兰”之风依然在大别山区越刮越盛。不理性的“炒兰”催生出一批批“掠夺式”野生兰采挖大军,野生兰花资源正遭遇灭顶之灾。产业化与物种保护如何走出“相生相克”困局,在开发利用中实现对野生兰的保护?这早已不仅仅是大别山区兰花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炒兰热”持续
5月的大别山,正是映山红漫山遍野,兰草花遍地生香的季节。
如今,这些生长在大别山区深山老林里的野生兰正被人一棵棵连根掘起,贩运到市场或在路边兜售。走进大别山区的乡村农贸市场乃至城镇街头,随处可见肩挑、身背、手提、车驮的野生兰花苗和野生兰。
大别山区出现大规模挖兰风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一株几毛钱到几元几十元,兰花的价格不断攀升,如今有些花异色异的兰花通常能卖到万元以上。不久前,一株四苗“熊猫蝶”(因花形似熊猫得名)兰草,被浙江的兰花商人以120万元高价买走。这是目前安徽大别山区野生兰草花卖出的最高价,转手后价格还会飙升。
“这株梅瓣(花形似梅花)是我用4万元在金寨从一个农民手里买来的,已经有人出价20多万元要买了。从金寨一个人手上我花8万元买了4棵草,那家农民一个月挖兰花就挣了20多万元。”在大别山深山区,依靠兰花致富的武先生说。
据安徽省六安市政协副主席、兰花协会会长王士雄介绍,目前采兰已进入滥采乱挖的高破坏期,离了山的兰花90%以上都死亡了,即使养在一些养兰者的家里,也大多半死不活。“古人养兰大多是个人爱好,对物种资源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而现在已经形成产业,挖兰养殖更多是为了投资赚钱,兰价已炒到不理性的程度。”
近年来,国内外兰界都瞄准了大别山的兰花资源。韩国、日本及浙江、广东的兰商甚至长年驻扎大别山区收购奇珍兰花。
“挖兰风”不止
“炒兰热”引发地毯式“挖兰风”。山民们纷纷扛起锄头上山,由于难以辨认兰花品质的优劣,闻香下手,见花就采,有的村民往往挖了几百甚至成千上万株普通兰花才获得一两株“奇花异草”。
“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花名成万花毁啊!”六安市兰花协会副秘书长戴源道痛心地说。
大别山地区的气象条件和独特地理区位,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原始型和高度进化型并存的兰花物种在大别山区就达数十种,奇棒、奇瓣、奇色、奇香应有尽有,每季都有兰花开放。在金寨、霍山、岳西等地,甚至还有很可观的兰花原始种群基地。
“如今,野生兰花资源正遭受毁灭性破坏,空谷幽兰风景渐渐远离我们。”戴源道介绍,1995年以前在200平方米的山坡上可以采到200株兰花;而现在翻遍几座山也很难采到200株,昔日遍地兰香消失了,野生自然兰花群落也难觅踪迹。
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大量的原生品种群基地在连续乱挖中被毁灭、消失,影响了兰花品种间的自然繁育,大大降低了珍稀名贵品种的出现,春兰红花素心等一些稀有品种已濒临灭绝。
“兰花迷局”待解
戴源道说,造成兰花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去主要是毁林开荒,使中、低山坡生长的成片兰花被当作一般的杂草除掉,或曝晒在光秃秃的荒山上而被毁,如今兰花却因“珍贵”而遭受灭顶之灾,“过去是‘草’遭伤害,现在是‘宝’又遭挖掘。而且,这次对兰花资源毁坏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了以前所有的人类活动。”
种兰、养兰、赏兰的文化风尚,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兰花的热爱,大多出自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兰花高贵、清净的文化品格。“但如果炒兰人只把养兰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野生兰品种肯定会减少甚至消失。”一位“兰友”痛心地对记者说。
“近两年,霍山县森林公安也多次组织打击进山掠夺式收购兰花的行动。但由于山多面广、兰花体积小便于运输,打击行动收效甚微。”六安市林业局局长王永长说。面对野生兰花资源的急剧减少,当地村民们也逐渐对兰花未来产生了忧虑。皖西学院化学和生命科学系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所有居民都表示有必要制止随意性的野生兰采集行为,并愿意为此努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野生兰草保护的法律法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主要是禁止国际贸易,对于野生兰草在国内的交易还没有法律明文禁止。六安市政协委员赵丰才呼吁,国家要尽快立法禁止人为破坏和掠夺兰花野生资源。政府也应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保障健康有序地发展兰花产业。
六安等地已开始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兰花资源:严禁外地人员进山收购和本地贩子贩卖,清理整顿兰花集市贸易,严禁在兰花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全垦山场,酝酿筹建野生兰花资源保护区……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开发中保护
“过去,我们在兰花系统分类上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野生兰花资源的经济性评价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却十分薄弱。”戴源道说,离开了开发利用的保护就好像离开了土壤里的共生菌,兰花难以存活下去。当前尤其要发动各种力量指导村民合理地利用兰花资源,培育和发展兰花产业,尤其是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人工培育和繁殖兰花技术,来减轻市场需求对资源保护造成的压力。
皖西学院化学和生命科学系主任陈老师介绍,兰草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实现兰花以人工杂交为主结合自然选育,在各主要兰种产区,分别建立主要名兰的工厂化生产育苗基地,规模生产各类名兰苗,形成规模化的兰花产业。“没有稀有性,兰花的价格自然就下来了,至少会降至目前的一半以下。”
皖西学院《大别山野生兰保护项目》负责人王崇介绍,项目计划通过建立野生兰资源保护区和示范性的野生兰保育基地,开发推广组培兰花技术,通过人工培育的途径,对兰花特别是珍稀的兰花品种进行分科,然后保留下兰花的母本,把兰花的子体销售出去,从而达到兰花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从源头上减小或彻底解决当地居民对野生兰资源的趋利性破坏问题。
链接
兰科植物是世界最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之一,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兰科植物所有野生种都在保护之列。中国有兰科植物170余属1300余种,约占世界兰科植物的6%,体现了从原始型到高级类型演化的高度多样性,中国特有种达5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