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拍上一张照片,爬到艺术雕像上;带来零食饮料,开上一个“冷餐会”;草坪上互相追逐,欢声笑语不断。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内,照相机镜头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尴尬的场景。从3月底至今,沪上有15万人次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祭扫,其中80%是学生。可来祭扫的学生们,却纷纷在烈士陵园内开起了“冷餐会”,让人哭笑不得。(4月5日《劳动报》)
烈士陵园里没有了肃穆、庄严、宁谧和默哀,却充满了孩子们的嬉笑打闹,洒满了冷餐残羹。任何知晓龙华烈士死难故事的人,目睹这一幕,相信心里都非常难过。
可是,为此一味责怪孩子也不合适。毕竟,孩子天性爱玩,他们好不容易走出教室,摆脱了繁重的课业负担,怎么会不放松一下呢?但这里毕竟是陵园,地下埋的是烈士的遗骸,是为共和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安息的地方,是一个只该寄托哀思的圣地。
把春游和祭扫绑在一起也许是学校的无奈。因为顾忌孩子安全,现在许多地方都禁止小学生春游。既然不能春游,又不能不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一些学校干脆就将二者合二为一,成了“春游式祭扫”。然而如此这般,本该保持肃穆、庄严的祭扫变成了快乐的春游,极不协调。可以说,本该激发孩子爱国情怀的祭扫,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孩子小,不懂事,可以原谅,但学校方面对此不加以教导就不对了。应该说,让孩子懂得在何种场合应该保持肃敬之心,在何种场合可以嬉闹,这是孩子长大成人必备的人格素质,也是现代教育必须尽到的职责。
笔者建议,让清明祭扫回归真正的祭扫,使孩子明晓历史上曾经沉重的一页,知道自己的安逸、幸福、甜蜜的生活来之不易,使祭扫起到应有的教育功能;同时,学校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读书学习,而总是把学生们关在教室里上课或者在家里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要把属于孩子的春游时间还给孩子,让他们去拥抱大自然,赏花踏青、尽情玩耍,以让孩子身心得到良性发展。 (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