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4日电 (陶拴科 刘新海)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相对匮乏的新疆北部吉木乃县,当地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民众改变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方式,依托临近吉木乃口岸的地缘优势,走出国门“打洋工”,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木哈什老人是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学校的退休教师,有七个儿子。几年前老人的大儿子结婚时,因为全家只靠老人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经济上很紧张,新房就安在了老人家中。2006年,老人的两个儿子到相邻的哈萨克斯坦“打工”,一年下来给家里寄回来2万多元人民币,年底家里老三结婚时,老人给三儿子盖了新房,买了新家具,热热闹闹的办了场婚礼。
木哈什告诉记者,现在最小的儿子在乌鲁木齐学理发,等他把技术学好了,也准备让他到哈萨克斯坦去,如果呆在家里,地少,牛羊少,挣不上钱。
据了解,吉木乃县水源稀少,耕地少,年农牧民人均收入2700元人民币,是中国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但当地紧邻哈萨克斯坦国,有开展异国贸易和劳务输出的天然优势。
据资料统计表显示:2006年该县出国打工的人只有几十人,到今年已经增加到上百人。为了保障出国打工农牧民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权益,当地政府部门给每个出国的人员办理了跨国保险,还对他们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