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4月3日电(长年 刘一) 今日上午,山西临汾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尧陵前锣鼓喧天,尧陵修复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此次尧陵修复先期投资为1000万元人民币,为最近三百年来最大一次修整。
尧陵位于尧都区东北方35公里的大阳镇,地处北郊村西、涝河北岸。相传,上古时尧王逝世后下葬于此。后世子孙将尧列为“三皇五帝”之中“五帝”中的一位,因而称尧帝陵,简称尧陵。
据史料记载,唐初李世民大破刘武周时曾屯兵于此,晋谒拜祀,并在继位后修复陵园、建造祠宇。之后,唐显庆三年,元中统年间,明成化、嘉靖年间,以及清雍正、乾隆年间分别对尧陵予以重修。尧陵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代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因而,1986年被列入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陵依山傍水,古柏葱茏,世称神林。陵冢高50米,周长300米,如此巍峨壮观之势,在“三皇五帝”陵墓中堪称第一。冢丘前为陵园,山门紧临涝河,面对南山。山门是一座两用建筑,既可过人,又可搭板唱戏,为山门戏楼。门内即是陵园,正中有一座牌坊,两面分别书写“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匾额。牌坊两侧为东西厢房,穿过牌坊,即是献殿。古代祭祀尧帝即在此安放祭品,叩首礼拜。祭祀礼成,从献殿背后拾级而上可达碑厅,内中安放着明清以来的10多座古碑。古碑中有明万历十八年上刻“古帝尧陵”大字的碑石,有明嘉靖十八年刻有尧陵全景图的碑石,已成为尧陵历史的最好见证。
据文物届人士介绍,从现存于尧庙的元代碑石看,自元代以来,尧陵同尧庙一样,都是祭祀帝尧的场所,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小祭由府、县官员主祭,大祭由皇帝派大臣主祭。每逢祭祀,前后都有庙会举行。陵前河谷,遍搭席棚,店摊林立,商贾云集,连周边河南、河北、陕西的不少商人也前来交易买卖。此种风习,一直延续民国年间。后由于日本侵华,国家危亡,尧陵祭祀和庙会被迫中断。
据介绍,尧陵的状况实在让人担忧,进入陵区,赫然入目的是山门梁落顶塌,门扇不复存在,一堵破墙封死了通道。从残垣中入院,东厢房早已塌毁,西厢房砖体脱落,木架倾斜,随时都有可能倒塌。更令担忧的是,护陵的石堤早已破损,绕陵而过的涝河水直接冲击陵丘,若是遇到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陵冢即有损毁的可能。
为做好这次修复开发尧陵的工作,该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研究室,市文物局、外事旅游局,尧都区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参加的尧陵修复开发调研组,自2006年的6月2日开始,历时半个多月,开始,对尧陵的历史沿革、建筑现状、保护开发等方面的事宜进行了调研。为明鉴得失,调研组考察了陕西省的黄帝陵、湖南省的炎帝陵,以及运城市的舜帝陵。一致认为,尧陵现状堪忧,亟待修复保护,更应开发利用。事业。
尧都区文物旅游局局长介绍,这次修复工程是三百年来最大的一次修整,工程投资1000万元,主要对尧陵的山门、献殿、碑亭、东西配殿、东西看楼;斋堂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殿;神库垂花门东西厢房和正殿等进行修复,今年的9月底竣工,向游人开放。随后的二期工程将实施景区和其它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开工仪式前,还进行了丁亥清明祭尧活动。该市、区领导以及台属、台胞代表和侨属侨胞代表向帝尧敬献了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