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济南四月三日电 题:黄河口湿地成为百鸟乐园
作者 尹文盛 孟凡伟
阳春三月,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百鸟翱翔,这片昔日的盐碱地,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百鸟乐园。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十五点三万公顷,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
近二三十年间,由于人类对黄河水的超量利用,使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严重不足,湿地的水环境恶化,出现了大面积的荒地,原有的野生芦苇等湿地植被退化。为保护湿地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国家于一九九二年在这里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是由于黄河水的缺乏,湿地生态难以恢复,鸟类数量一度减少。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部门筹资上千万元人民币实施了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渐渐地使四千二百三十八公顷的湿地全部恢复了原貌,芦苇的面积已增加到了四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滩涂建立了两处鸟类食物补给区,总面积一万公顷,主要养殖贝类等水生物;并种植了小麦等作物,只种不收,以便在大雪封地的时候,能让鸟儿比较容易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食物。有了这两个公共“大食堂”,当年生的幼鸟更容易存活了。
为了保护在迁徙中受伤的鸟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建立了一个鸟类救护中心,配备了必要的设施和专职人员,使三角洲的鸟类拥有了自己的“医院”。
黄河口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国家在这里相应的勘探开发也比较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油田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划定出试验区,实行了油田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同时,实行滚动式开发,将油田占用土地面积缩小到最低限度。此外,油田设施和作业开发占用土地面积均由人工绿化加以补偿,使当地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四十。
生态环境的改善,引来百鸟飞翔。目前,保护区内的鸟类从一九九二年的二百六十二种增加到了二百八十三种,还新发现了白鹤、黑鹳、白琵鹭、黑脸琵鹭、疣鼻天鹅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世界濒危的黑嘴鸥也开始在这里生存、繁衍。同时,保护区内野生植物已达三百九十三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的数量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