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中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重庆老兵胡金海,正与子孙们享受天伦之乐时,却被当作“烈士”50多年。前日,家住巴南区李家沱的胡金海得知华中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正在为他这名“客死异乡”的“烈士”寻找亲属时,既惊诧也感动。胡金海还透露,如果身体许可,清明前他将去赤壁为那些并肩战斗的战友和“自己”扫墓。
“烈士”接到寻亲电话
“你是胡金海的家属吗?我们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你的亲人胡金海1953年12月在抗美援朝中牺牲后,葬在湖北赤壁市洋楼洞烈士墓中(位于第10排第10号)。50多年来,一直没有亲人去扫墓。我们几经周折才找到你们……”
前天,家住巴南区李家沱桥南村的胡金海接到电话时,惊诧不已,自己在抗美援朝中上过前线,但没有受伤,怎么成了烈士?这时,对方还将墓碑上记录的详细资料告诉了他:墓主胡金海,第12军35师104团8连战士,四川江津(现划归重庆)高歇乡人。1953年牺牲,牺牲时22岁,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怀疑是资料被转错
“肯定是搞错了”。胡金海说,部队打仗时,首长要求战士们都轻装上阵,个人物品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家乡地址、血型、所在部队等资料的卡片都在衣袋中。谁牺牲或负伤了就将这些东西往后方转交,当时可能是因为善后人员把我的物品和资料,当成其他牺牲战友的资料转到国内。
胡金海1955年复员回家后,被安排在重庆家具五厂工作,直到1991年退休。志愿者没有想到寻找烈士亲人,却找到“烈士”本人。
大学寻找烈属发现“惊喜”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团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解放初期,羊楼洞村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所在地。在1951年至1956年这5年间,曾有6批共1200多位伤病员由战场或其他医院转到这里接受救治。这些伤病员大多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其中142人相继于1951年10月至1955年2月长眠于此,他们全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羊楼洞村的土地上。然而,许多烈士的亲人至今还不知道他们的下落。
为了帮助这些长眠于此的无名英烈找到亲人,他们组织了“志愿者寻亲”活动,今年寒假期间,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多家媒体联手,派出46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到全国22个省市,寻找当年因伤因病牺牲在赤壁市洋楼洞原67预备医院的142名烈士亲人。
该校刘德一等6名同学,在四川、重庆两地通过6天的艰苦寻找,终于查找到与胡金海有关的信息。
老人曾参加上甘岭战役
“虽然我没有死,但也几次和死擦肩而过。”昨日,记者见到胡金海时,老人精神矍铄。他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岁月时依旧感慨万千。
老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他说,在金城狙击战中,他亲眼目睹敌机上扔下一批燃烧弹,炊事班的12名战士全部烧死。接着一颗1200磅的炸弹落在自己身边。心想自己这下肯定完了,还好,这是一枚哑弹,他躲过一劫。还有,在第五次战役中,他背着一桶水下山,突然敌军的一颗子弹从他肩膀擦过,水桶给打穿了,帽子也被打落在地。
老人将去湖北为老战友扫墓
回想起牺牲的战友连其亲属都不知道下落,尤其那个牺牲了的战友连名字都没有,胡金海感到心酸。
老人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枚“和平万岁”的像章动情地说,在那个年代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依旧没有忘记那个特殊的年代,还在为那些客死异乡的英烈寻找亲人,他感到欣慰。老人透露,如果身体允许,清明前,他将去湖北为那些没有找到亲人的烈士和“自己”扫墓,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
赤壁市烈士墓还有两个重庆人,别叫牟子林、戴文成。据悉,这个墓位于湘鄂赣交界的赤壁市羊楼洞村茶山上,是赤壁市公安局退休干部余法海老人最先发现并通过他向外界披露出来的。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余法海,余说,这个墓群中还有两个重庆人。一个叫“牟子林”,碑上载明:四川万县人(现重庆万州区),1949年入伍,636团2营4连,副排长,1954年6月21日牺牲。还有一个叫“戴文成”,男,重庆,1949年入伍,21兵团炊事员,1952年3月7日牺牲,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