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月13日电(任小军 齐莉莉)近日,山西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在105个入选的项目里,来自清徐县的徐沟背铁棍(抬阁、挠阁)及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两项申报项目“金榜题名”。
清徐县徐沟镇的背棍、铁棍(抬阁、挠阁)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奇葩,产生于(金大定2年)1162年,发展于明嘉庆年间,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徐沟镇的背棍、铁棍(抬阁、挠阁)从内容到形式,从制彩到表演诸方面都别具艺术特色。它起源于民间的抬神祈雨,经过民间艺人的辈辈相传不懈努力发展而来。是一种集民间口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戏曲、民间手工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精品。其与众不同的表演形式令人叹为观止。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手口传承与博采众长,它又将西方芭蕾舞的“托举”、东北秧歌的“群舞”、民间高跷的“凌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吸收进来,形成了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同时又伴之其独特的表演步伐和口喊号子,使之既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又带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其细致的设计、精巧的构思、优美的动作比戏剧更淋漓,比舞蹈更有内涵,比杂技更为奇妙!以“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的美称而闻名三晋,蜚声中外。在当地十里八乡“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铁棍爱煞人”的民谚更是家喻户晓。
《徐沟背铁棍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对民间戏剧、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巧妙的借鉴和利用,有着很深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时代价值。几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逢年过节闹红火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1959年在太原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1981年被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1982年编入《全国舞蹈集成•山西卷》;1987年获山西艺术节银杯奖;1991和1995年两赴深圳锦绣中华演出,赢得海内外华人和外宾交口称赞,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接见;1995年中美英法四国摄影家将背铁棍艺术拍摄进大型纪录片《外国人看中国》;1997、1998年两度进京,轰动一时。如今的徐沟背铁棍(抬阁、挠阁)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清徐此次上榜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山西作为开启华夏文明的腹地,食醋文化产生的较早,相传“帝城西南有玉泉,王亲往酿醯”。这里所指的“西南玉泉”便是现在清徐杨房一带。春秋战国时期,清徐人便已在各家各户的院子中,用缸、瓮酿醋,这种自酿自食的酿醋行为在清徐民间一直沿用。西汉时期,清徐境内已经兹生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商业性醋作坊。北魏时期,清徐醋行业改液态发酵为固态发酵工艺,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为山西清徐老陈醋酿造工艺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各类工艺在清徐世世代代酿醋艺匠们的相传相承,互学互补中相继问世。到明末清初,山西清徐老陈醋完善了陈醋工艺。解放后,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出色地传承和发展了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和技能,使这一特具民族风味的中国北方型名醋传统酿造工艺更加完满。
山西清徐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是中华民族酿造行业中风格独特的一朵奇葩,是清徐人民的无形资产,是山西的“金字招牌”,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 清徐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几千年历代传承人的精心研讨形成了清徐老陈醋独特的酿造工艺,具有明显的山西地方特色,特别在清徐区域内世代相承,经几千年醋行业精英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众手创造所形成的北方型高级食醋酿制工艺。经此工艺酿造的老陈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矿物质等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这不仅是一种全天然调味佳品,而且有助消化、健脾胃,消化杀菌之功效,长期食用对关节炎、高血压、骨质增生、癌症等均有显著疗效和预防作用,多年来被公认为全国四大名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