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研究者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价格上涨,都会引起民众的焦虑。本次调查不到两天即有1万多人志愿参加,由此可见,民众对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有着极高关切度
“涨价”对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事实上,生活压力确实增加了 77.1%
心理上,感觉很不舒服 22.1%
其他 0.8%
“拉面贵了,馒头小了。”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市民发现,不少早点店出售的食品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引起这种变化的,是进入11月以来一场波及全国的粮油价格上涨——
在北京,米、面、菜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其中食用油、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
山东省农户小麦出售价格由9月份每公斤不到1.4元涨到了目前的1.6元左右,涨幅超过14%;
上海市经委提供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该市一桶5升精制油的零售价平均上涨4~5元,比上月上涨12%~13%。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11月下旬,小麦、玉米、大豆和籽棉收购价格分别出现不同上涨,全国食用油平均零售价格较10月份上涨了6.04%。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有11118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1.1%的人明显感觉最近一个月来粮油价格正在上涨。
与上一轮水、电、煤、气及公共服务价格上涨不同的是,相关专家称,粮油价格上涨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属于全球范围内供求关系出现波动的结果。
国家发改委的研究人员也称,目前的粮油价格系“恢复性上涨”,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也“对老百姓生活影响不大”。
但本次调查中,77.1%的人表示,粮油价格上涨使他们“生活压力增大”,84.0%的人认为,生活成本比1年前又有增加。
可能正因为此,尽管声称“影响不大”,相关部门并没有无视粮油的价格上涨。
12月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指出必须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保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
而在此前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四次组织竞价销售,将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累计竞价销售小麦312万吨,早籼稻67.65万吨。
“我们应对市场的能力是不是太弱了一点儿?”一位参与调查者发出疑问。
“我们国家对粮食问题特别重视。其实,现阶段粮油价格的上涨在正常范围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但记者也注意到,每一次在研究者看来“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价格上涨,都会引起许多民众的焦虑与不安。尤其对于粮油、燃气、水电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民众极为敏感。从本次调查不到两天即吸引了1万多人志愿参加,由此可见,民众对这个问题有着极高关切度。
“涨价都涨怕了。”一名受访者说,“教育、医疗、养老都要自己承担,每一分钱都得算计着花。”而更多人也表示,即便是价格的微小变动也可能打破家家户户这种脆弱的收支平衡。
“我们害怕涨价,害怕市场,也害怕垄断,说到底是因为社会保障系统脆弱。”一位参与调查者留言。
(据中国青年报;唐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