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在医学领域一路追“光”

分享到: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在医学领域一路追“光”

2024年07月03日 2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题: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在医学领域一路追“光”

  中新网记者 吕少威

  清晨6点的北京,天刚蒙蒙亮。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任王振常已走出家门,准备乘坐公共交通去上班。无论寒暑,他几乎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去单位。“这样既可以避开早高峰,节省通勤时间,又能欣赏一路的风景。”王振常告诉记者。

  王振常的一天十分忙碌。除了医院管理、临床诊疗,他还肩负教学、科研等学术任务。他常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一个努力的人。

  王振常1986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医生,作为党员,王振常始终严以律己,这个努力的人秉持着对医学的热忱和对人民的热爱,在医学影像学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福了广大患者。

  王振常将自己定位为“医学领域的信息工作者”,他每天的工作要跟大量的影像数据打交道,“我们工作的本质是围绕着生物信息或人体复杂信息进行获取、感知和解读”。

王振常在读取医学影像数据。北京友谊医院供图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王振常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放射科。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一个主流的科室。但王振常却看到了医学影像学的重要性,“它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诊疗疾病的依据。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学科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

  王振常自接触医学影像学后就经常思考着一件事,即如何让这一学科发挥更大作用造福广大患者。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王振常发现传统耳科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看不清、看不准、看不懂,以及“视而不见”和“显示不出”的问题,使得耳科病变影像诊断效能低下,极大制约了影像在临床诊疗中的效果。于是,王振常带领团队向耳部影像发起挑战。

  在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下,王振常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首台微米级骨质CT,大幅提升了影像诊断效能和影像学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

  “十年磨一剑,这可以说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世界级高端设备。”王振常自豪地说。当前,该设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多家医院投入使用,为临床诊疗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项成果及研究团队也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王振常还带领团队攻克诸多技术瓶颈与临床难题,推动中国头颈部疾病影像诊断水平快速发展,提升至国际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专利32项。他也于2023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王振常办公室里,摆放着许多照片,记录着一个个难忘的故事,其中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在西非地区抗击埃博拉疫情的岁月。

2015年1月,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市政府向王振常及医疗队颁发特殊贡献荣誉证书。北京友谊医院供图

  2014年,王振常被选派为中国援助几内亚第24批医疗队的队长。彼时,正是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大批外国人从非洲地区撤离,几内亚是重灾区之一。作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王振常和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与几内亚人民患难与共,共同抗击疫情。“我们不仅代表着北京,也代表着国家,深感使命光荣。”王振常说。

  在王振常的带领下,医疗队用约一年半的时间帮助中几友好医院恢复了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为留守几内亚的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等诊疗,以及宣传埃博拉知识、开展对几内亚公共卫生事业的培训,成为中国援非历史上第一支得到由几内亚总统颁发共和国勋章的医疗队。王振常还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影像学研究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疗人员,从整体上提高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

  每当回想起当时的经历,王振常常感慨万分。“先见生死,再见众生”,这句话是他的导师、业界泰斗吴恩惠教授告诉他的,这句话坚定了王振常在抗击疫情时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今,王振常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包括对患者的诊疗,也包括医学科技创新”。数十年如一日,早已桃李满天下的王振常以身作则,在医学领域一路追“光”。(完)

【编辑:陈海峰】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