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对口援青:二十二年,浇灌青海“格桑花”
中新网西宁9月15日电 题:清华大学对口援青:二十二年,浇灌青海“格桑花”
作者 刘洋
金秋九月,天气渐凉。在青海省西宁市,却有着别样的“硕果累累”。
“教育援青成绩来之不易。”青海大学党委常委、组织人事部部长陆嘉感慨地说,近年来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在“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下,青海大学不仅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了提升,还在高原医学、高原农牧业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成功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自2001年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以来,经过二十二年的对口帮扶,目前已形成了由清华大学牵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共同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教育援青工作格局。
陆嘉介绍,清华大学先后为青海大学选派李建保等五任校长,选派12名学科带头人挂职担任青海大学院系负责人。通过借助清华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青海大学实现了国家级人才本土化覆盖。先后引进双聘院士1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3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人。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
目前,青海大学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从2001年的7%提高到2022年底的9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由1名增加到690名。
“教育援青工作极大地提振了我们建设现代化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青海大学科技处处长洒威说,二十二年来,在清华大学的牵头支持下,对口支援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实效性越来越强。
据悉,清华大学先后选派4批教授团,指导青海大学开展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等工作。谋划并启动了“青海大学夏季小学期”活动,邀请杨振宁先生和国内百余名院士、千余名专家学者来青海大学交流讲学。
同时,青海大学与对口支援高校建立“1+2+1”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模式,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免试直推“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0%以上,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由2001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近15%。计算机超算团队在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成功蝉联三届一等奖并获应用创新奖。2021年和2023年,青海大学分别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实现了青海高校在该领域金奖零的突破。
“在清华大学的牵头支持下,青海大学组建了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学科布局不断优化。”陆嘉介绍,目前青海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帮扶下,已持续开展青藏高原种质资源利用保护,正努力打造高原医学人才和研究高地。
“同时,青海大学发挥地域优势,围绕盐湖化工、高原农牧业难题,打造盐湖化工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和生态农牧大型系列研究设施,已经参与建设了青海省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建设项目中的七个重点项目。”陆嘉说。
二十二年来,在清华大学的牵头支持下,对口帮扶青海大学工作从“输血式”援青转向“造血式”援青,从“单一式”援青转向“组团式”援青,使青海大学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高校借力对口支援,高质量发展之路。(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4日 08:31:08
- 2024年11月24日 08:27:40
- 2024年11月24日 08:20:35
- 2024年11月23日 20:58:48
- 2024年11月23日 19:13:24
- 2024年11月23日 18:36:17
- 2024年11月23日 15:09:52
- 2024年11月23日 13:26:02
- 2024年11月23日 12:25:56
- 2024年11月23日 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