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春耕备耕一线观察:科技赋能、金融助农、变废为宝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24日电 题:内蒙古春耕备耕一线观察:科技赋能、金融助农、变废为宝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13个粮食重点生产省区之一,是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连日来,内蒙古各地为今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夺取农业丰收积蓄力量。
科技赋能助春耕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地处黄河最北端,河套平原腹地。灯笼红香瓜是当地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时下,正是温室灯笼红幼苗移栽的关键期,五原县农技专家团队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
“从育苗、移栽、浇水、控温,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管护,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请教农技人员,心里很踏实。”瓜农辛海军说。
今年,为了让自家灯笼红提前上市,瓜农张翠荣不仅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在棚内铺设了地暖,还为棚顶更换了新型保暖的“羽绒被”。“有了新科技的助力,我家的灯笼红香瓜预计今年3月底就可以上市。”
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当地发挥乡土人才优势,调配科技人员、乡土人才、种植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等,建立春耕生产人才库,成立春耕服务队,确保春耕备耕工作按时推进。
近年来,为提高农户科学种植能力,助农增产增收,内蒙古多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同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解决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金融“春雨”润春耕
这几天,开鲁县东兴村热闹起来,银行信贷人员正忙着为前来办理春耕贷款的村民登记信息,通过系统自动评价准入、快速审查审批,3个工作日内贷款就能发放到位。
今年,开鲁驻县各金融机构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东兴村村民徐文海家有70亩地,还养了近百头猪,今年准备扩大种养殖规模,但资金存在一定缺口。在了解贷款政策后,他申请30万元信用贷款。“有了这笔贷款,我能扩大种植规模了,还可以多养些猪,增加一些收入,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英伟牧场占地面积30亩,奶牛存栏600余头,年收入200余万元。年初草料价格上涨,牧场负责人郭孝文想提前储备一批饲草,却面临资金周转难题。信贷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了解牧场的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为其办理了200万元贷款,缓解了牧场资金周转压力。
“贷款很快就办下来了,很快很方便。我买了30头牛,还想囤一些饲草料,这笔钱对于我来说就是及时雨,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有了贷款支持,郭孝文发展养殖业的干劲更足了。
据开鲁县区域经济合作与金融服务局副局长乔晓光介绍,截至2023年2月初,驻县各金融机构备春耕贷款授信6952户,授信金额6.6亿元,目前已为4196户发放贷款3.74亿元。
“变废为宝”护春耕
初春时节,走进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的田间地头,不见了过去随处堆放的秸秆。
种植户秦喜良告诉记者,往年秋收后,秸秆处理是最让农户头疼的事情。“我们农民没能力处理,只能随意堆放在地头、村头、沟渠旁,既影响环境又不安全。”
为进一步做好秋季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2年秋收后,和林格尔县联系专业的秸秆搂草机、打捆机等大型机械,对收割完毕后的玉米秸秆进行打捆作业,从源头上解决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且为农民解除了劳作之苦和焚烧之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大红城村种植户杨大虎告诉记者,打捆后的秸秆大部分销售给了当地的养殖户,用于牛、羊等牲畜的饲料,还有一部分装车运往发电厂,用于焚烧发电。
“过去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秸秆都是一烧了之,不仅污染环境,还有火灾隐患,现在彻底变废为宝。”杨大虎说。
据大红城村党总支书记刘三平介绍,以前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但秸秆在没有完全分解的情况下,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种植,靠人工清理地里的秸秆,不仅耽误种地,而且成本高。
“现在采用打捆机打捆玉米秸秆,旋耕机进行深翻灭茬,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今年春耕生产打下了基础。”刘三平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3日 10:12:05
- 2024年12月23日 10:03:10
- 2024年12月23日 10:02:36
- 2024年12月23日 09:49:27
- 2024年12月23日 07:36:31
- 2024年12月23日 07:32:50
- 2024年12月23日 07:21:54
- 2024年12月22日 19:28:23
- 2024年12月22日 18:26:01
- 2024年12月22日 17: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