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铁人”国庆坚守:地下3米只为守住1毫米的责任
中新网哈尔滨10月6日电 题:“哈铁人”国庆坚守:地下3米只为守住1毫米的责任
作者王燊
6日8时许,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机务段检车库内,卜晓龙和工友们正在对数控机床进行检测调试,为接下来的旋轮作业做准备。
火车车轮承载着机车的全部重量,重压之下,钢铁制成的车轮在运行至一定里程后,也会出现损伤,继续使用将会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及时修复。这个修复过程叫做旋轮,相当于为火车“补胎”。
今年47岁的卜晓龙是检修车间的一名旋轮工,他所在的旋轮组共有6人,负责机车旋轮工作。作业时,他们需要钻进地下近3米深、面积不足10平米的旋轮坑,使用不落轮旋数控机床,在机车轮对不解体的情况下,对出现轮缘磨耗、踏面剥离等故障的轮对进行旋修。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卜晓龙一边时刻紧盯着头顶匀速旋转的车轮,一边根据旋修进度调整旋修量,同时还要及时用专业工具将削旋下来的铁屑从车轮剥下,避免损伤车轮和设备。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一条轮对的旋轮作业结束,光洁如新的车轮踏面犹如镜面一般。
“镟轮是个精细活,还是个经济活,既要保证轮对修复,又要尽量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卜晓龙介绍说。按照工艺标准,同一条轮对的左右两个轮子,轮径差最大不能超过1毫米。一台机车有6条轮对,它们之间也有数值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那么其余5条轮对也要进行旋修。因此,赶上旋轮任务量大的时候,他们常常要在旋轮坑里,从清晨坚守到深夜。
如果轮对的轮径差过大,机车在运行时重心就会偏向一侧,导致轮对和钢轨磨损,影响行车安全。为了保证旋轮精度,每次作业前,卜晓龙都会仔细地检测机床误差并及时进行校准。作业时,他常常为了1毫米的偏差,反复进行测量、旋修,使得作业时间翻倍增加。对此,他却乐此不疲,仿佛在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了“挑战极限”的乐趣。
狭小闷热的旋轮坑里,硕大的机床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卜晓龙“蜗居”在工位上,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因全程仰着头作业,肩颈部位早已僵直。只有在一条轮对旋修完毕后,他才能利用牵车的间隙,原地做个伸展运动,来缓解身体的酸痛。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机车供应量增大,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
今年以来,牡丹江机务段检修车间旋轮组已完成旋轮任务235台次,累计旋修机车轮对1070条,极大地提高了机车供给率,释放了运输潜能,在不为人知的幕后,默默地为旅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2月27日 18:52:37
- 2024年12月27日 10:34:33
- 2024年12月27日 10:28:37
- 2024年12月27日 10:18:08
- 2024年12月27日 09:11:28
- 2024年12月27日 08:20:11
- 2024年12月27日 07:30:26
- 2024年12月27日 07:23:51
- 2024年12月27日 07:15:21
- 2024年12月26日 19: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