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家版本馆:承载历史文化,也见证日常生活
承载历史文化,也见证日常生活
什么是“国家版本馆”?
很多人对“国家版本馆”的概念陌生,究竟什么是“版本”?
简单而言,中华版本包括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资源。这里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也有包含着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甚至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报刊等。
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文化载体,基本都算是版本资源。版本就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金种子”。由此可见,版本馆是国家站在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战略高度上谋划的,用以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也就是中华文明种子基因库。
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保藏范围目前有十大类。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
近些天,文博圈中的大事,莫过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历时3年建设,目前均已竣工。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燕山脚下;讲好西部故事的西安分馆南倚秦岭,北望渭川;融合岭南特色的广州分馆位于凤凰山麓、流溪河畔;而坐落于浙江杭州良渚的杭州分馆则充分显现宋韵风格,并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江南版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中央总馆文瀚阁:
文化地标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将永久保藏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版本资源,建设目标是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进文明对话。”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说,“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意义重大。”
“我国历朝历代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朝的守藏室、秦朝的石室,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中国国家版本馆建设,构筑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就是着眼于中华版本资源的永久安全保藏。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意义重大。”刘成勇说。
构建特色展陈体系
目前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开馆展品涵盖十大类版本类型、上万件展品。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重要功能就是征集出版版本资源,工程建设3年来,面向全国580余家图书出版单位和1万余家报刊出版单位,从2020年起按照每种4份的新要求征集出版物版本,同时征集保藏一份数字版样本。
据介绍,构建“1+3”中华版本资源保藏体系的目的是确保文化安全。3个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总分馆版本相互备份、异地保藏,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永久安全保藏。
丰富的藏品为中国国家版本馆打造精品展览奠定了基础。据介绍,总馆初步规划的展览有“真理之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见证伟业——中华民族复兴版本展”以及“版本工艺”“中国邮票”“中国货币”等专题展览。同时,还设置了国家书房和文瀚厅两个精品陈列,以及北区库房地下一层和洞库特色库展,构建融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形态于一体的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特色展陈体系。
走进宏伟壮观的文华堂国家书房,只见44个巨型书柜陈列四周,3万余册具有传世价值的经典著作呈现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文瀚厅陈列珍贵古籍出版物,集中展示《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原大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和原雕版刷印本。
总馆同时突出展藏结合,在洞库设立“渊溯津澜——《四库全书》文瀚合璧”古籍库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
体现中国文化元素
中国国家版本馆作为新时代的国家文化殿堂,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传世工程”定位,建筑本身也是精品,建筑面积达9.95万平方米,保藏区(含洞藏)面积达5.2万平方米。
走进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犹如走入一座传统园林,处处可见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韵味。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型建筑依山而上,逐级提升,彰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色。
矗立在文华堂南广场的“赓续文脉”印章雕塑,由边长1.6米的整块寿山石雕刻而成,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枚寿山石印章。诠释藏书文化的文瀚八景、国家书房内来源于宋代石刻天文图的星空穹顶、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兼具传统建筑神韵与时代精神的文瀚厅……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
文瀚阁作为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空间,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标志性建筑和点睛之笔,位于中轴北端,是整个序列的制高点,坐落在台基之上,烘托建筑的恢弘之势。同时借鉴敦煌莫高窟九层楼的神韵,让建筑如殿堂般典雅庄重,似礼器般谦逊仁和,充分展现大国形象和新时代风采。
刘成勇表示,重大文化工程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标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就是要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打造新时代中国的标识,树立起神州大地的文化地标。“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文济阁、杭州文润阁、广州文沁阁,分布在我国的东西南北,保藏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也应当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依托。”
杭州分馆文润阁:宋韵雅致
杭州分馆文润阁坐落于浙江杭州余杭区,不远处便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近期,这里就将开馆展出,相关主题展览和数字展馆也将对外预约开放。
建筑设计富有东方气韵
建筑的设计美学,往往代表着馆内的主体风格。仅从外观设计来看,杭州分馆文润阁就处处透露出宋韵的雅致。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当游客行走其间,最突出的感受便是如同置身于中国古典山水画中。
文润阁总建筑面积10.31万平方米,包括主书房、南书房、文润阁、山体库房、附属用房等共计13个单体。这里是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具有保藏、展示、研究和交流等核心功能。同时,这里也是江南特色版本库以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
文润阁的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进门后,可沿着一泓碧水,穿过水上的南书房,方才是主书房。于文润阁上俯瞰,南书房、主书房、主馆等建筑借鉴了宋人郭熙提出的“平远构图法”,沿中轴线由南到北层叠展开。
建筑主创设计师王澍曾介绍,在这里,山环水绕中,南阁、绕山廊、长桥、文润阁、北阁等建筑点缀其间。由龙泉青瓷拼成一扇扇高十余米的屏扇更让人眼前一亮,是建筑史中首次引入了艺术青瓷屏扇的设计。
除此之外,富有东方气韵的竹纹肌理清水混凝土与西方木纹肌理清水混凝土相辅相成,好像中西文明的对话;混凝土和钢结构与木结构和夯土墙的结合,实现现代与传统的交汇。通过山水环境、群组布局、材料表现、空间层次等一系列手法,凸显宋韵特色。
内容建设彰显硬实力
文润阁不仅外观典雅,还有内里藏品的硬实力。
杭州国家版本馆筹建组组长吴雪勇表示,在文润阁的内容建设中,他们主要围绕宋韵文化开展,这是整个馆的根。
据了解,该馆为丰富藏品,已接收单位、社会呈缴、捐赠的各类版本累计100万册(件)。其中包括茅盾、钱学森等百余位名人的后人、亲友捐赠的藏书、手稿、绘画作品;杭州老字号企业捐赠的企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版本文献;各种语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战国越王州句青铜剑;甚至是支付宝和健康码第一行代码……
除了接受捐赠,馆内也为珍稀版本提供寄存代管服务。作为浙江省防护水平和安保等级最高的场馆,杭州国家版本馆配备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
吴雪勇认为,“内容建设要传世,要上及五千年,很重要的还要走进新时代,要与时代共同进步。所以以数字化为手段传承、利用、丰富、转化、传播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宋韵文化和江南版本文化,这是我们传承下去很重要的一方面。”
“良渚玉琮王”“越王剑”“雷峰塔经卷”“富春山居图”“永乐大典”……数字展厅将文化、艺术、科技融合,以裸眼3D展示的方式,让参观者有了极具现代感的沉浸式多媒体互动体验。
吴雪勇表示,未来,杭州国家版本馆将通过保护修复、整理出版、展览展示、数字化服务、影音复制和文创开发等方式,加快中华版本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版本资源优势,提升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功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实习生 赖妍熙
西安分馆文济阁:汉唐风格
西安分馆文济阁位于陕西西安,南倚秦岭北麓名山圭峰,北望渭河,总建筑面积达8.25万平方米,主体为高台建筑,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汉唐风格。
“‘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汉唐气象、中国精神’是设计的主导思想。总体格局力求方正、大气、典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项目总设计师张锦秋介绍。
从高处俯瞰西安分馆,南北场地高差巨大。张锦秋说:“项目场地南北高差达70米,坡度为15.7%。为保证功能的合理性并节约土方,通过地形建模将现场分为6层台地,并设计运用了挡土墙、绿坡等。同时,利用挡土墙面设计了反映陕西特色的文化墙,多处挡土墙面采用竹纹机理的处理,成为环境设计的一大特色。”
“为彰显特色,同步推进内容建设,陕西省委省政府全面立体做好版本征集工作,分别组织省直文化系统开展专题征集、市县层面开展社会征集、省直单位开展行业征集。”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蒿慧杰介绍。据初步统计,西安分馆开馆初期可征集到版本资源209万册(件)、数字资源160TB。
同时,结合陕西文化特色,西安分馆精心设置展览,以绘画、图文展板、图表、互动多媒体、雕塑、油画和场景复原等为辅展展品,调集陕西存藏的文献古籍以及其他版本资源,同时利用复制品、影印件、照片等丰富展览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图书装置和新媒体方式创意呈现,增加互动体验形式,体现展览主题、版本特性、时代特色。
广州分馆文沁阁:时代新韵
距中心城区约90公里,广州分馆文沁阁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美丽的凤凰山麓、流溪河畔。据介绍,广州分馆总用地规模为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
广州分馆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设计,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设计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营造传统形制与岭南山水高度融合的格局。
流溪河水萦绕的前广场,五岭造型的馆名石,书卷理念的文沁桥……广州分馆的建筑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现代化转译。文沁阁主楼从众多岭南传统礼仪建筑中提炼“岭南印象”,将适应岭南气候的现代外墙工法与传统雕刻艺术肌理进行结合,呈现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共同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
广州分馆可入藏版本数量约256万册(件)。广州分馆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挂牌收编、移交等方式,分门别类多渠道实施征集。
目前,特色版本初具规模,馆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入藏港澳台版本8万多种,收集海外版本约2万种。(据《人民日报》)
社会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04日 21:31:11
- 2025年01月04日 19:33:17
- 2025年01月04日 19:33:09
- 2025年01月04日 18:57:37
- 2025年01月04日 16:34:44
- 2025年01月04日 14:11:51
- 2025年01月04日 13:31:26
- 2025年01月04日 12:15:52
- 2025年01月04日 11:53:04
- 2025年01月04日 11: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