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事关隔离政策、跨区域流动!国家卫健委权威解读

事关隔离政策、跨区域流动!国家卫健委权威解读

2022年06月28日 16:4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袁秀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第九版防控方案都有哪些调整?基于什么考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解读。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发布会现场。袁秀月 摄

  密接及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调整为“7+3”

  新版防控方案都有哪些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主要在三大方面进行修订:

  一是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二是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三是完善了疫情监测的要求。加密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核酸检测频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同时,方案里还明确了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对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农村地区,分别明确了发生疫情后区域核酸检测的启动、终止条件及相应的核酸检测策略。

  第九版防控方案决不是放松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方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因时因势对疫情监测、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进行了调整。

  米锋指出,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工作的优化,决不是放松防控,目标是更加科学精准。

  此外米锋表示,28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召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把该管住的坚决管住,该落实的坚决落实,该取消的坚决取消,不一致的措施限期清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派出工作组,对地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反“九不准”现象,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开通了公众留言板,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首页,相关部门也公布了问题反映渠道。对于违反“九不准”的问题线索,将认真汇总整理,督促地方尽快整改,对典型案例将进行曝光。

  低风险区人员跨区域外出不需隔离

  在风险区域的划定调整方面,雷正龙表示,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以降为中风险区,之后如果连续3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果不具备进行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成立省一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

  除了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外,群众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又该如何反映?

  国家卫生健康委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表示,“九不准”公布以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会同相关成员单位,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组成。

  目前专班成员单位已经通过本部门的门户网站设立了“层层加码”问题的专栏或公布了投诉电话,现已面向社会收集违反“九不准”要求的问题线索,群众可以通过网站或打电话进行投诉。

  同时,为高效解决各地群众反映的地方“层层加码”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求各省一级的联防联控机制比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班的架构,成立省一级的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

  程有全还强调,近日发现一些地方对上海等发生过疫情地区的人员随意采取隔离等限制措施,各有关地方应严格对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立即加以纠正和整改。(完)

【编辑:阚枫】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