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新农人“:从会种田变“慧”种田
中新网邢台6月26日电 (张鹏翔 武国栋 邱洪生)“本来以为做农民很简单,没有想到,真做起来可没有那么简单,以前种地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现在种地要靠头脑、靠科技。”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村民凡延辉感慨地说。
凡延辉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东樊屯村人,2003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打拼,随后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2019年,凡延辉回到家乡,当时正值麦收,看到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凡延辉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他当即决定,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家乡人民走上富裕道路。
回到家乡后,凡延辉参加了当地农业部门举办的职业农民培训班学习,系统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如何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在家乡成功流转土地300余亩,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三夏时节,室外热浪滚滚。每天早晨五点,凡延辉就会准时来到田间忙碌一天的农活。“不做不知道,做了农民才知道,种地的学问大着呢,我们要把会种田,变成‘慧’种田。”凡延辉说。2021年4月份,凡延辉创办了润康家庭农场,主要发展优质传统农业和特色种植。
“我这300多亩地,从播种到收割全部都是机械化作业,土地灌溉也是使用智能喷灌系统,在地下预先铺设管道,灌溉时,水通过管道连接的喷淋设施释放,既省水又增大了灌溉面积,两个人就能完成几百亩的灌溉工作。”凡延辉说,现在种田靠脑子、靠科技,绝对有奔头。
除了发展优质传统农业,近几年凡延辉还开始发展特色种植。目前,已经种植10余亩金银花试验田,金银花每亩效益可达4000多元,比粮食作物产值更高。“明年我计划再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通过特色种植盘活土地,让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凡延辉说。
随着凡延辉的家庭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周边农民纷纷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种植。“我家有5亩地,流转给延辉的农场,每年有5000元租金收入。我们夫妻俩在城里打工,每年也能收入6万多元,比以前自己种地强多了。”东樊屯村农民王现民说。
“以前老百姓种地凭经验,看天吃饭,现在要靠科技,既省时省力,又增产高效。”郝桥镇吴村种粮大户张力勇说,他在村里流转了700余亩地从事粮食种植,当专家对土质进行检测时发现,土壤中硒的含量丰富,于是他开始发展富硒米的种植,经过几年发展,他的富硒米已经打开了市场,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小米至少要高5元。
“像凡延辉这样的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们南和区有900余家,当地越来越多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年投身农业成为‘新农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向集约化、特色化方向转变。”邢台市南和区政府副区长王兴国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14:21:33
- 2024年11月25日 11:58:37
- 2024年11月25日 11:14:23
- 2024年11月25日 10:27:02
- 2024年11月25日 07:57:44
- 2024年11月24日 20:18:26
- 2024年11月24日 19:38:44
- 2024年11月24日 17:47:03
- 2024年11月24日 17:15:17
- 2024年11月24日 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