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携手持续加速智慧医疗、自动驾驶重大科技专项转化落地
中新网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上海“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方向(下称:重大专项)负责人毛颖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以解决睡眠、脑疾病等重大健康和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脑和类脑研究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市场投资极具价值的一个方向,既要有风险评估的意识,也要有超前投资的意识。
复旦大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大专项执行负责人冯建峰则对记者透露,智慧医疗和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的两颗明珠,重大专项从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源头上持续攻关,积累了一系列成果,比如:混合车辆线路规划系统、类脑智能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应用、仿生双目视觉系统等。
记者当日获悉,在线举行的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上,围绕“人工智能与类脑智能”“生物医药及智能诊疗”两大主题,项目组和上海科创就首批9项成果转化落地意向进行讨论磋商。冯建峰希望能通过此次对接会,和上海科创之间形成长效的交流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持续地推动项目成果落地。
据了解,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郑奇宝、教授卢文联团队自主研发完成世界上首个支持生物脑结构、千亿级别神经元脑模拟计算平台,在GPU集群上完成了860亿神经元、总突触8.6万亿的体素与功能柱粒度的全脑模型模拟实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失眠数字疗法”进入大规模人群应用推广与转化阶段;“脑机融合神经调控”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正在进行无创智能神经调控等设备研发与转化。关于脑与认知功能脑机融合智能调控技术,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研究员王守岩团队介绍,该团队面向脑健康干预与脑疾病治疗,建立了脑机交互智能神经调控算法与建模技术,研发了智能神经调控系统和数字感知与认知干预系统,在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领域建立了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的技术专利池。他们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及软件著作权1项。
据悉,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于2018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立项,复旦大学和张江实验室为承担单位,中科院微系统所、华山医院共同参与。目前,项目组参与研究人员1200多位,国际合作参与的专家70多位,覆盖到国内外近百个大学、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项目聚焦建设上海脑与类脑智能领域“一二三工程”(即“一个基础设施,两个核心能力,三个关键支撑”),着力于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脑智能与工程实现等未来智能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原始突破,加快类脑智能技术在推动上海产业升级、改善上海民生、促进智能城市发展的新应用,有力支撑上海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科技高地和创新发展引擎。
重大专项辅助管理机构、上海科创副总经理朱民对记者表示,上海科创近年来参与了多类政府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其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坚持与国家和上海市整体战略规划相衔接,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产业,持续、坚定地进行投入和培育;坚持“投资微笑曲线两端”,在天使投资阶段,发挥创新策源作用,从技术源头出发,深入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资本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弥补市场不足。他期望能通过此次会议和项目组的交流,为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资合作打下基础。
复旦大学方面介绍,在机构与制度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该校建立了校主管领导负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统筹协调机制,在知识产权管理、赋权改革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学校给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专利转化运营自主权,为科研人员的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目前,学校已经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
在磋商中,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卢文联介绍了混合车辆线路规划系统。该团队自主开发智能算法定制系统。基于该算法系统,研究团队与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开发的物流调度优化系统已应用到上汽安吉物流的供应链业务中。在实际零部件进场业务测试中,相比原有人工调度,总里程下降6%,装载率提高4.7%,车辆数目下降11.5%,调度时间提升高至500倍。团队也与上海富勒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物流与规划的合作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在类脑智能算法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应用领域,团队自主研发了鸟瞰图目标检测分类、激光雷达语义分割、车辆轨迹预测等类脑智能算法,并在一汽红旗自动驾驶改装车上完成了初步算法部署。团队与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设立联合实验室,开展紧密的产研合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林团队自主研发了自动监测及导航方案,以仿生双目视觉传感器为主,可同时接入多种其他辅助传感器。相关仿生双目视觉系统,与当前常见的激光导航方案相比,具有部署时间短、定位精度高、避障功能全、视觉数据丰富、成本大幅减少等优势。目前该双目视觉传感器已经分别应用于上海地铁的弓网检测系统和半导体产线的自动晶圆搬运机器人。
会上,学界、企业界、资本方等针对重大成果,市场投资团队逐一对各个项目的核心技术优势、市场化前景、转化模式等进行了交流,并就后续如何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提出了建议。复旦大学与上海科创双方就敏感捕捉项目转化和市场投资的机遇,前瞻布局、通力合作进行探讨。冯建峰表示,重大专项这几年在科学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下一步,需要在应用场景中,促进成果向上海乃至全国的重大产业领域转化落地。
义乌研究院作为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鼓励科研人员以产业化为导向,整合复旦大学和地方区域优势资源,共同参与建设。义乌研究院方面建议,项目承担单位能设计打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平台,畅通成果技术的市场化机制,为科技人才在前期扶上马送一程,从而推动科技成果更顺畅地走向产业化道路。
上海科创战新项目部总经理王耀表示,后续科创团队将进一步总结会议交流情况,根据成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跟踪,提供成果转化、产业资源协同、投融资等不同形式的服务,促进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的成果转化推进工作。(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14:21:33
- 2024年11月25日 11:58:37
- 2024年11月25日 11:14:23
- 2024年11月25日 10:27:02
- 2024年11月25日 07:57:44
- 2024年11月24日 20:18:26
- 2024年11月24日 19:38:44
- 2024年11月24日 17:47:03
- 2024年11月24日 17:15:17
- 2024年11月24日 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