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保证疫情后隔离、封控、暂时缺少社会交往人员的心理健康

专家:保证疫情后隔离、封控、暂时缺少社会交往人员的心理健康

2022年06月17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保证疫情后隔离、封控、暂时缺少社会交往人员的心理健康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17日在北京指出,对新冠肺炎疫情后隔离、封控、暂时缺少社会交往的人员,除了疫情防控减少感染以外,也要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陆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陆林说,近十年来,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章立制”的过程,精神卫生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和制度都规定了对突发事件开展心理救援工作,也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民众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问题。

  陆林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时发布了报告,认为新冠肺炎在心理方面影响的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可能面临全球许多人应激后的焦虑、抑郁、社会交往等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因为长期缺少同伴的交流,有可能面临将来成人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不协调,甚至有一些缺陷。”

  他还表示,世卫组织也发布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一年后,全球的焦虑症患者增加了七千万至九千万,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五千万到六千万,失眠障碍患者增加了一个亿以上。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早早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陆林表示,疫情发生后,中国专门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心理服务队伍,全国也建立了很多热线平台和电话,以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为主,设立的心理援助热线有660多条。

  陆林也指出,对疫情后隔离、封控在家或者暂时缺少社会交往的人员,除了疫情防控减少感染以外,也要保证他们心理的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维持的常识,专业人员给出的建议是规律的生活、休息、锻炼,即使封控在家,也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不要熬夜,“这是最简单的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基本的原则”。

  这位专家也指出,在此基础上,如果有相关方面的问题,要寻求专业的帮助,70%到80%可以得到解决。朋友、亲戚、家人、老师、同事也能帮助缓解一些心理问题。(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