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寻球记

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寻球记

2022年06月12日 12:1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求学:“小球”可以打出广阔未来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6月12日电 题:马来西亚“乒乓姑娘”成都寻球记

  记者 贺劭清

  “以前认为打乒乓球就只能向上爬,从市冠军、州冠军再到全国冠军,可是在成都,我见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乒乓世界。”期末临近,成都体育学院乒乓球馆内,小球系运动训练专业大三学生邓薏琳正利用午后歇息时间与同学练球。根据要求,这位马来西亚女生需要在老师十次发球中,以高水平的接球方式回球七次以上,方能通过本学期乒乓球技术考试。

  7岁接触乒乓球的邓薏琳曾是马来西亚国家队的一员。自小展现出乒乓球天赋的她,仅学习乒乓球三年便打入州队,并在马来西亚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不错名次。完成高中学业后,邓薏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继续追梦乒乓球。

邓薏琳在期末考试前刻苦训练。 张浪 摄
邓薏琳在期末考试前刻苦训练。 张浪 摄

  乒乓球虽小,但在中国却是十足的“大球”,这里不仅有2000余名专业选手,一周打两次以上、一次一小时以上的“民间乒乓球爱好者”更是超过了8300万人。虽然已做好心理准备,但在成都的第一场乒乓球赛就给了邓薏琳一个下马威——一场区级全民健身运动赛中,邓薏琳获得第七名,而前六名全是老年人。

  “一开始觉得输给老人家有点丢人,但现在我已经慢慢习惯了,这可是把乒乓球称为‘国球’的中国,街上迎面走来的小朋友说不定就是一位隐藏乒乓高手!”邓薏琳将这次比赛的输球原因归纳为“经验与技术的不足”,“他们的对手比我多,能从实战中学到更多打法”。

邓薏琳参加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会活动,学习中国文化。 张浪 摄
邓薏琳参加成都体育学院学生会活动,学习中国文化。 张浪 摄

  在成都体育学院,邓薏琳除了苦练乒乓球技巧,还深入学习战术分析、乒乓球裁判等理论知识。今年小球系运动训练专业理论课的期末考试是对中国乒乓球队进行分析,她一有空就反复研究乒乓球国际大赛的影像资料。

  “去年东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决赛是我见过最精彩的一场球,马龙和樊振东对彼此的球路都很熟悉,这两位地表最强的球员‘谁抢攻谁赢’。”谈及对中国乒乓球队的战术分析,邓薏琳连连称难。

邓薏琳练习乒乓球。 张浪 摄
邓薏琳练习乒乓球。 张浪 摄

  邓薏琳说,马龙与樊振东的世纪大战自己尚能勉强分析,但有些赛事自己实在无从下手。“比如2016年日本公开赛,樊振东对战西蒙时的经典接球,真的不知道樊振东怎么打出来的,虽然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要我说原因只有一个——‘他太强了’!”

  虽然经过三年的苦训,邓薏琳的乒乓球技更上一个台阶,但出身职业运动员的她未来却准备“跨界”报考体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和身边学习体育新闻、体育经济的同学一起扩展乒乓球运动的边界。

  这位马来西亚女生感叹,自己选择“跨界”的原因,是成都留学经历让她感受到了何为“体育不设限”,无论年龄、性别,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的体育项目,绿道公园、社区角落甚至高架桥下都有运动场地。“我不知道谁在中国发明了‘全民健身’,但是中国人都动起来了,广场舞能跳进全运会,我在宿舍也会和室友一起跳刘畊宏,大家爱体育不仅爱竞技项目,更是爱体育本身,相信在将来我爱的乒乓球还能打出更广阔的天地。”(完)

【编辑:田博川】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