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36岁老砖窑化身蘑菇屋:古村落滋养出新经济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0日电 题:36岁老砖窑化身蘑菇屋:古村落滋养出新经济
作者 张玮 贾晓晔
这几天,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大圐圙[kū lüè]村的一孔老砖窑热闹起来,“我们正在建一座现代化大棚,有了暖棚,冬天也能种平菇了,产量和收益会更好。”47岁的村支书王占平高兴得笑声都高了八度。
这孔建于1986年的砖窑,是托克托县到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砖窑,它陪伴着大圐圙村走过30年光辉的集体经济生产生活。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年,技术落后、生产方式粗放的老砖窑正式“下岗”。
“砖窑停产后,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村子里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0元。”王占平回忆道。
2021年,王占平带队四处调研走访,寻找适合本村的产业。一次偶然,他了解到平菇产业场行情稳定,投入少、产出多,前景可观。
最主要的是,“下岗”的砖窑像是天生为平菇“量身定制”的一样。
“砖窑低矮、密闭、潮湿的环境太适合种植平菇了!”经过考察平菇的生长习性、种植条件和资金技术投入以后,大圐圙村“两委”班子便大胆决定试验发展平菇产业。
说干就干,全村人开始清理砖窑。听说“下岗”的砖窑要“再就业”。88岁的老党员王根全也来帮忙。仅用了3天时间,大家把老砖窑修缮一新。
“平菇种植的初始投入比较大,和政府争取的启动资金远远不够,我们就开始自己想办法筹钱。”王占平和“两委”班子成员兰文广、侯燕清3人带头以个人名义贷款13万元,王占平个人垫资4万元,“摊子”才算支起来。
之后,王占平带着村民买了菌棒,在砖窑里搞起了平菇试验点。
菌株一天天长大,每株重达4.5斤左右的平菇铺满砖窑,王占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便甩开膀子将菌棒增加到了30000株。
“第一茬平菇涨势喜人、产量颇丰,每天能产一千多斤。”可是,问题来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销售途径,平菇积满了整个砖窑,只好分给每户村民。
“大家吃了两个月‘平菇宴’。”现在提起来,王占平仍哭笑不得。
看着辛苦栽培的平菇囤积,王占平决定建冷库、买冷藏车,挨家店铺推送,“实在不行就摆地摊卖。”
即使如此,平菇产量依然供大于求,预估投入的资金也开始出现缺口,王占平心急如焚。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王占平找到有关部门,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决定成立“党建引领平菇种植产业发展共同体”,托克托县乡村振兴局和农商银行负责资金保障,托克托县工信和科技局予以技术支持,工商联和供销社则负责寻找销售渠道。
王占平和村民们终于喜上眉梢,“老砖窑面积2400平方米,每年可种植五茬菇,总产量15万斤,年收入可达45万元。”
“我们三个人专门负责平菇培育、采收、装卸和出售等工作,每月能收入2500元呢!”正在给菌菇喷淋的工人高元顺笑着说。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之长”王占平说,“现在,我们把扶持资金全部用在建大棚和购置附属设施、机器上。”
王占平计划在新建的大棚里,发展菌棒培植产业,通过自主研发菌棒,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有科技特派员坐镇,他们会参与菌棒研发并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员。”
“我们对平菇产业很有信心!”终于,老砖窑在乡村振兴的浪潮里实现了“华丽转身”,让这座古村落滋养出了新经济,村民实现“幸福感+”。(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14:21:33
- 2024年11月25日 11:58:37
- 2024年11月25日 11:14:23
- 2024年11月25日 10:27:02
- 2024年11月25日 07:57:44
- 2024年11月24日 20:18:26
- 2024年11月24日 19:38:44
- 2024年11月24日 17:47:03
- 2024年11月24日 17:15:17
- 2024年11月24日 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