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潘周聃成“热梗”,是无聊还是新潮?

潘周聃成“热梗”,是无聊还是新潮?

2022年05月18日 0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袁秀月)“潘周聃,29岁,硕士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时隔两年,《最强大脑第七季》中的一个节目片段最近意外在网上走红。

  在视频中,当节目主持人说完“我们有请潘周聃”后,只见在选手席的潘周聃面无表情地扭头、侧肩、斜身站立起来,在一众注目中大步流星地走向舞台。这套流畅的出场动作,因其酷炫狂拽的态度,加之学霸身份的光环,而引起网友们的注意,并迅速引起模仿热潮。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从大学生做核酸、“潘周聃式”亮绿码,到“潘周聃式”吃辣条、“潘周聃式”喂猫粮,一切皆可扭头的东西都被配上“有请潘周聃”的BGM,甚至歪头的剪刀、饮料都被纳入其中,网上还涌现出潘周聃各地分聃,有网友调侃“万物皆可潘周聃”。

  一个起身动作为何成为“热梗”,是无聊还是新潮?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造梗”狂欢

  对于互联网而言,这种全民“玩梗”的情形并不陌生。2005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启网络恶搞先河,后来的“甄嬛体”风靡一时,近年来还有凡尔赛文学、废话文学、咯噔文学等等。今年以来,“林黛玉发疯文学”、“你是我的神”、“羊胎素”等更是不断引起模仿潮。

网友用《甄嬛传》设置微信状态
网友用《甄嬛传》设置微信状态

  网友们截取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的片段,或者某个网络现象,某个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台词、表情包等,以戏谑的态度加以二次创作,形成病毒式传播,从而形成互联网上的“热梗”。

林黛玉发疯文学
林黛玉发疯文学

  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南帆曾撰文指出,“梗”带有明显的日常口语风格,大众的语言狂欢成为“造梗”的基本动力。民间文化制造的狂欢气氛之中,学院腔调时常成为嘲讽与调笑的对象,文绉绉的问候或者缀满套话的褒贬,远不如热辣或者无厘头的网络用语过瘾。

  从这个角度而言,潘周聃的走红,很大程度与该视频片段拥有较强的“梗文化”属性分不开。学霸身份和略显奇怪动作的反差,魔性的背景音乐,在经过网友模仿后拥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喜剧效果,加之短视频的传播优势,使“潘周聃”迅速在社交平台流传开来。

短视频平台截图
短视频平台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梗文化”擅长从已有的文字及视频资料中寻找素材,进行夸张的接力式再创作。因此,很多“热梗”走红之后,往往与其原本的内涵相去甚远。

  最近,潘周聃本人就出面回应,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表现,是因为录节目时没有意料到会第一个叫他,当时脸上涂了很厚的粉底液,显得面部表情非常紧绷。在短视频平台,他也表示,当时自己两个肩膀都埋在后排,结果被安排最先上场,“是以圣人后其身(置身于后)而身先”。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对于网友模仿,潘周聃称:“诸位熊孩子的模仿皆用心用意,我都体会得到。”这种自嘲的回应方式,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将潘周聃本人从模仿热潮中剥离,有网友称“以为是个拽拽的学霸,没想到本人温文尔雅”。目前,潘周聃的抖音粉丝数已超过200万。

  新的流量密码还是无聊消遣?

  “有的人,有道是:走别人的路,走着走着就找到了流量密码;有的人,有道是: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就成为了那一串密码。”在短视频平台,潘周聃这样表达自己走红后的心情。

  自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来,网红便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一种现象。从最初的以文字内容积累人气,到博眼球、审丑猎奇式的网红,再到当下的带货网红、内容网红等,网红一词的内涵不仅发生变化,其走红逻辑也与以往不同。

  如今的网友们更偏好从海量信息中自己发掘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和人物,例如拉面哥、丁真、反诈老陈等等,都是从一个普通人,闯入流量的中心。就连最近频上热搜的“北大韦神”韦东奕,也是因为一段接受采访的视频意外进入公众视野。

  网友们游牧式的阅读及再生产活动,使得“热梗”的出现充满偶然性,难怪潘周聃本人也会有“素材竟是我自己”的惊讶。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有学者将“梗”称为当代典故,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能在广阔的空间里迅速地扩散,为大众耳熟能详。与典故不同的是,“梗”一般不会在长久的时间里沉淀,而是仅携带大众一时的情绪和兴趣。它呼应着人们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或宣泄焦虑,或自嘲反讽,或单纯调侃,或只是寻找群体的认同。

  “梗”能打通各个群体之间的交流通道,因此越简单越好。这也造成“梗”的更新速度较快,当一个“梗”被无范围无底线地使用时,人们就会自动摈弃。很多“热梗”“只是充斥着我们生活无聊的缝隙”,这个被废弃后又会产生新的。

  在流量中心的当事人,无法预测自己的出场,很多时候也无法左右自己的退场。流量来得凶猛,退的时候也更加无情。

  因此有人评论,潘周聃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互联网不缺乏“热梗”,下一个潘周聃或许已经在来的路上。(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