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9天采样4000余万人次 浙江援沪采样队已全部返浙

49天采样4000余万人次 浙江援沪采样队已全部返浙

2022年05月15日 2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49天采样4000余万人次浙江援沪采样队已全部返浙
    欢送仪式现场。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中新网杭州5月15日电(张煜欢)15日14时,上海市举行欢送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仪式。截至15日,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援沪时间达49天,已累计完成核酸采样4000余万人次,也是赴上海支援的固定采样支援力量中最晚撤离的队伍。

  仪式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高度肯定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在大上海保卫战中所做的贡献,并代表2500万上海市民向所有队员表示感谢。

欢送仪式现场。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欢送仪式现场。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图

  7000余名采样队员奔赴援沪一线

  据了解,自上海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中央援沪工作部署和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浙江卫生健康系统尽锐出战,日夜奋战在核酸采样、核酸检测、方舱医院、重症病房、血液透析、院感防控等多个岗位。

  其中,来自浙江的7000多名核酸采样队员,克服各种困难,以精湛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成为上海核酸筛查采样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浙江全力支援上海,该省11个地市和所有省级医院均投身到援沪工作当中。3月28日,来自10家省级医院和8个地市组成的首批4689人的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组建完成,奔赴上海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4月4日,根据上海疫情防控需要,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再次从浙江全省抽调3707人组成临时核酸采样队增援上海(当日在沪浙江支援人数达到了10500余人)。4月22日,为确保援沪核酸采样队伍的战斗力,结合采样队员的实际工作负荷,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启动轮换机制,第二批3049人援沪核酸采样队再次出发,接下战友的接力棒继续执行援沪核酸采样任务。

浙江医护人员在上海采样。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浙江医护人员在上海采样。 浙大邵逸夫医院供图

  精细化指挥调度 为队员做好保障

  据悉,支援上海疫情防控是迄今为止浙江规模最大的跨省医疗支援。根据对疫情形势的研判,浙江核酸采样采用“快进快出、日进日出”支援模式,队员们驻扎在湖州、嘉兴等地,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往返于浙沪两地,确保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核酸采样工作上。

  在此过程中,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组建了指挥调度、后勤保障、院感防控等多个工作小组,每日根据上海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任务,制定任务分配、路线制定、后勤保障等,确保采样队员与当地精准对接,高效有序。

  院感防控是支援过程中重要挑战和任务。记者了解到,此次浙江的队员们都展现了极强的专业素养,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核酸采样操作。为提升队员感控意识,援沪核酸采样医疗队前线指挥部还总结凝练出了“六要七严禁”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易懂,队员们在车上、工作中、休息前都会反复记背,如丽水队的队员还把“六要七严禁”改编为快板,进一步强化了感控意识,守牢了安全底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做好采样队员后勤保障工作,作为浙江疫情防控保障基地,浙江省人民医院在后方组建了近百人的物资保障小组,为医疗队提供医疗防护物资、药品、生活物资等采购、分装、运输、发放等服务。专业化的管理和保障,也得到了核酸采样队员的高度认可。

浙江医护人员在上海采样。 浙江医院供图
浙江医护人员在上海采样。 浙江医院供图

  克服种种挑战 展现浙江态度与温度

  此次援沪过程中,浙江核酸采样队根据上海疫情防控需要,每日根据最新工作任务奔走在上海市区的各个街道、社区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队员们始终坚持工作期间不脱下防护服、不摘下防护面屏,每日长途跋涉往返浙沪两地,克服暴雨、高温等不利因素,投入采样工作。

  一个多月以来,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的足迹已遍布上海所有16个区和数百个社区,尤其在一些疫情较为严重社区,经常能够看到浙江医疗队的身影,他们走遍大街小巷,深入基层社区,坚守采样点位,用负责的态度和有温度的工作,与上海人民一同携手抗疫。

  与此同时,队员们规范高效的手消、采样,有温度的服务也赢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和赞誉。当地的一封封感谢信、一条条横幅、一句句道谢,都承载着对队员的鼓励、认可和感动,也激励着队员坚定了“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5月15日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全部返回浙江,他们将在进行短暂集中休养后,立即回归岗位投入本地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

  记者了解到,浙江援沪核酸采样队全员返回后,浙江省仍有1800余名援沪医疗队员战斗在上海抗疫医疗救治一线。(完)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