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北京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推迟返校一周 高校住宿师生原则上不出校

北京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推迟返校一周 高校住宿师生原则上不出校

2022年05月03日 1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5月3日电 (徐婧)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李奕3日在疫情发布会上通报,“五一”假期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暂停到校上课一周(5月5日至5月11日),具体返校时间根据全市疫情形势综合研判后确定。

  此外,北京市各高校严格进出校园管理,校内住宿师生员工原则上不再出校,对于因就医、求职、实习等特殊原因确需出校的,要严格审批,出校人员做到“两点一线”,全程做好防护,签署个人承诺,加大核酸检测频次。

  中小学幼儿园等推迟返校一周

  李奕介绍,“五一”假期结束后,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暂停到校上课一周(5月5日至5月11日),具体返校时间根据全市疫情形势综合研判后确定。推迟返校期间,“北京市空中课堂”“京学通”等市级平台将持续做好线上教学服务和保障。

  他指出,各区要“一校一策”做好线上教学安排,各校要制定详细方案,安排好各年级各班级居家学习课表,确保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无缝衔接,稳定有序。针对初高三年级,要求各区各校要有专门的工作方案,切实做好中高考前在线辅导、答疑和模拟练习等相关工作;要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分科、分层、分类进行,提高复习的精准性、有效性。

  加强与毕业年级学生沟通

  李奕提到,北京要求学校教职员工正常履职。学校教职员工要围绕学生线上教学和线上答疑辅导等工作履职尽责,具体工作方式、工作地点由学校具体安排。

  他特别强调,学校要指导教师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多种方式谈心谈话、沟通交流,持续了解孩子在疫情变化背景下的思想状况,正确认识教学安排调整的初衷,主动适应,乐观应对。特别是要加强与初高三毕业年级孩子的沟通,引导同学们不着急、不焦虑。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家校协同安排好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各学校、各年级组、各班级要有重点地做好班内家长学生工作。

  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李奕表示,北京各学校要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覆盖、高质量完成5月3日、5月4日、5月5日连续三天核酸检测。

  他再次提示家长和学生,一定要在相对应的时间节点配合完成核酸检测,最大限度筛查风险隐患,遏制疫情传播风险;各区和学校要坚持师生身体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监测好师生和共同居住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出行情况、风险接触情况等,同时引导学生保持适度的锻炼,合理作息,科学饮食,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体育中考将合理调整组织方式

  李奕提到,按照教育教学安排,初高三的学生目前可能正处于一模、二模考试的阶段,他请广大家长和同学放心,各区、各学校将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方式,做好相关安排,努力达到复习和诊断问题的效果。对于5月份马上就要进行的初三体育中考现场考试,将坚持以学生为本,按照健康第一、安全组织、公平公正的原则,视疫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时间,避免人员交叉、聚集;合理调整考试组织方式,或采取统一集中组织方式,或到考生所在学校内组织测试,最大限度方便考生、降低风险。届时各区还会有详细的安排,也会通过学校通知到考生和家长。

  高校师生员工原则上不出校

  李奕表示,北京严格高校师生员工进出管理。校内住宿师生员工原则上不再出校,对于因就医、求职、实习等特殊原因确需出校的,要严格审批,出校人员做到“两点一线”,全程做好防护,签署个人承诺,加大核酸检测频次。压缩教职工到校率,倡导线上办公。校外师生员工因行政办公、教学科研等任务需要进校的,要严格审批,入校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同时,各高校严格校内家属区人员管理。校内家属区居住人员进出校门要严格管理,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宝、行程码等,督促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家属区与学生学习生活区域物理隔离,最大限度减少与校内师生的时空交集。

  此外,有关部门将加强师生员工教育引导和关心关爱。加强对师生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的政策宣传、思想引导,保障校内物资供应,及时回应师生关切,确保在校师生员工正常生活秩序。(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