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徐露平:从“农民工”到省总工会副主席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徐露平:从“农民工”到省总工会副主席

2022年04月30日 21:2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农民工出身的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工会是农民工的娘家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合肥4月30日电 题:“80后”徐露平:从“农民工”到省总工会副主席

  作者 刘鸿鹤 江龙余 陈子华

  “80后”“农民工”,这是打在徐露平身上的底色。但同时,徐露平又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十大新型农民工”、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4月,徐露平又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徐露平在指导工人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 刘鸿鹤 摄
徐露平在指导工人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 刘鸿鹤 摄

  一个农民出身的工人,徐露平为何能获得这些荣誉呢?答案是:作为一个长期在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他爱思考、肯钻研,在工作中先后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近70余次,为他走过的每一个工地确保工期和安全生产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徐露平与技术人员讨论工艺工法。 中铁四局供图
徐露平与技术人员讨论工艺工法。 中铁四局供图

  出身平凡的“80后”农民工

  和大多数务工的“80后”农民工一样,1980年在安徽省肥东县出生的徐露平,成长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父母以务农为生的农村家庭里。高中时期,由于家境条件艰苦,16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外出务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1999年到2008年,徐露平先后参与了湖北孝感环水湖大桥、杭州湾跨海特大桥,京沪高铁、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和连盐铁路等桥梁的预应力张拉施工。不同的工作经历,也许是对徐露平的一种磨砺。2008年开始,徐露平利用平时的所学、所感、所用,开始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技改创新,这也是他第一次从“出苦力”的农民工到有技术的企业职工的转变。

徐露平在施工现场记录制梁数据。 中铁四局供图
徐露平在施工现场记录制梁数据。 中铁四局供图

  崭露头角的“工地发明家”

  在大规模的高铁建设中,预制梁穿束是高铁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2009年,在合蚌高铁下塘制梁场,徐露平经过现场试验后发现,施工所需要的人工穿束要6~8人,且需要耗时8小时左右。为了省力省时,徐露平开始对照图纸和施工用具大量地琢磨、实验和总结,只要遇到困难的问题就虚心请教有张拉经验的师傅。很快,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发明了“钢绞线自动穿束机”。试验证明,机械穿束仅需2~3人,且穿束用时不到5小时。除此之外,机械穿束比人工穿束钢绞线每根至少节省材料15厘米,仅此一项,每片梁的成本节约就达700元左右。徐露平的发明广受欢迎,很快,“钢绞线自动穿束机”成功推广到九景衢铁路常山县制梁场、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京沈客专龙城区制梁场等近10个梁场,仅此一项就为项目节约成本近三百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4年,在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担任现场队长期间,一次施工现场的张拉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钢绞线滑丝现象,当时一端的千斤顶退不下来了,由于没有退锚的工具和支架,现场的施工人员一时束手无策。得知情况的徐露平,立马建议使用槽钢和钢板代替支架,把滑丝的钢绞线给退了,并整整用了8个小时。

  险情解除过后,徐露平开始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最终他根据施工经验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台退锚支架,该支架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保障了退锚的可操作性,且制作模型简单易加工,增加了退锚支架的实用性。此外,徐露平还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近70余次。

徐露平为青年党员讲述党史故事。 中铁四局供图
徐露平为青年党员讲述党史故事。 中铁四局供图

  工会是咱“农民工”的娘家

  事业的进步也让徐露平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8年4月,徐露平当选为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虽然荣誉加身,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底色”,心中一直记挂着农民工兄弟。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徐露平说,“作为‘农民工’出身,我深知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也是我在履职安徽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衣食住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事。现代年轻产业工人,他们更需要学习,渴望知识,自身能够发展。”徐露平说,“作为工人的娘家人,除了为他们维护权益,还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我们每年都会为全省各行各业的工人们举行数十场专项技能培训与‘大比武’,很多的工人朋友通过这个平台提升了自己,才华也得到了展现。”

  徐露平是江淮丘陵地上走出来的一位农民工人,工作26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学习、钻研,对工作进行改进,对工艺进行革新,对工具进行发明创造,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工作环境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提升、薪资待遇得到保障……这些都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徐露平说,“在我从一名农民工人到工会主席的过程,让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全社会对‘农民工’这个群体态度的转变。他们会更加关心、关爱、理解这个群体”(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