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上海:收到了连花清瘟、中药预防方后怎么使用?专家解答

上海:收到了连花清瘟、中药预防方后怎么使用?专家解答

2022年04月08日 15:2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上海:收到了连花清瘟、中药预防方后怎么使用?专家解答
    上海市民收到的连花清瘟胶囊 韦柳 摄

  (上海战疫)上海:收到了连花清瘟、中药预防方后怎么使用?专家解答

  中新网上海4月8日电 (刘晓 李秋莹)近日,上海不少市民收到了中药防疫物资,有连花清瘟颗粒,还有中药预防方茶饮等。这些防疫物资应该何时用?怎么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连花清瘟得到大面积推荐使用?

  上海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主任方泓介绍,连花清瘟颗粒(胶囊)是吴以岭院士2003年非典期间所研发的治疗流感的创新专利中药,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治疗多种流行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SARS、COVID-19等。它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抗SARS病毒、抗COVID-19病毒、抗禽流感病毒等,还具有抑菌、退热消炎、调节免疫的作用。

  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属湿毒疫,这是一种以湿和毒为最主要病因的疾病,用的方法是解热毒、化湿毒、祛瘀毒作为主要治疗的法则。经过新的实验证明对奥密克戎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奥密克戎造成细胞损伤也有作用。

  方泓提示,收到连花清瘟后,不要马上服用。连花清瘟提前口服,不能预防新冠。该药物适用于已经确诊COVID-19的医学观察期患者和确诊属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属于肺热和热毒证型。若平素脾胃虚寒之人,自行服用还可导致腹泻、便溏等不良反应。

志愿者向居民发放连花清瘟胶囊 陈聪瑶 摄
志愿者向居民发放连花清瘟胶囊 陈聪瑶 摄

  什么情况下服用连花清瘟?

  方泓:抗原阳性不是新冠患者确诊的首要标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才是确诊的首要标准。如果抗原阳性但市民尚未进行核酸检测,同时无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不推荐服用。

  如果抗原阳性,核酸未检或者报告未出,同时出现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症状,可以服用连花清瘟。同样,如果确诊新冠患者,建议根据医生建议服用。

  哪些人群不适合用连花清瘟?

  方泓:对本品及本品成分过敏者忌服。风寒感冒者不适用。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过敏体质者、运动员、生理期妇女慎用。该药不含明显的损害肝肾成分,但未经控制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者慎用。连花清瘟中含有麻黄,有升高血压作用,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上海市民收到的连花清瘟胶囊 陈聪瑶 摄
上海市民收到的连花清瘟胶囊 陈聪瑶 摄

  孕产妇、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应如何服用?

  方泓:连花清瘟颗粒作为中成药,尚未有该药物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报道,排除相关禁忌症,一般适应症状者均可服用。但考虑到孕产妇、老人、儿童年龄及体质的特殊性,具体用量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老年人(有60-85岁患者的用药经验)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建议可用。儿童(有5个月-10岁患儿的用药经验)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建议可用,可选颗粒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建议慎用。

  服用连花清瘟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方泓:服用该药物时需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药,不宜和性味寒凉的食物合用,比如菊花、苦瓜、鱼腥草等。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因连花清瘟胶囊(颗粒)中的苦杏仁和绵马贯众均有小毒,在使用时不宜超过说明书最大量要求。此外,特殊人群用药,应严格遵照说明书使用。

上海市民收到的中药预防方 刘晓 摄
上海市民收到的中药预防方 刘晓 摄

  连花清瘟可以和其他清热解毒药物一同服用吗?

  方泓:连花清瘟的组成中含有连翘、金银花、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大黄、薄荷等清热解毒药物,性味偏于寒凉,故不推荐连花清瘟与其他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造成患者便溏、腹泻等不良反应。

  方泓特别提醒:连花清瘟颗粒(胶囊)是新冠患者的治疗用药,非预防用药。

  还有不少市民收到的是中药预防方,配料包括黄芪、干芦根、金银花、紫苏叶,广藿香。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介绍,这个中药预防方有扶正祛邪功效。用法为每天一包,沸水浸泡,代茶频频饮服。

  曙光医院提示,市民收到后,没有特殊身体情况的就可以服用了。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咨询医师。

【编辑:房家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