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我国疫情形势有何变化?为何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官方回应!

我国疫情形势有何变化?为何继续坚持动态清零?官方回应!

2022年03月22日 1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 袁秀月)21日,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38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13例,疫情情况牵动众人的心。

  这几天,我国疫情形势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疫情防控政策要做哪些调整?动态清零政策为何还要继续?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进行解答。

袁秀月 摄
袁秀月 摄

  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仍在快速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仍在快速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疫情发现要更早,疫情处置要更快,落实防控措施要更实,服务群众要更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向抗疫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们表示深切哀悼

  米锋还表示,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广大医务人员和各行业工作者尽锐出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日夜奋战,抗击疫情。近日,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副主任、山东省支援威海核酸检测队队长白晓卉同志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令人心痛。

  “我们向为抗击疫情献出宝贵生命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向所有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的劳动者表示敬意,向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

  长春吉林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3月1-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000例,波及28个省。

  吉林省疫情处于高位发展阶段,3月1-21日,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22000例,自3月14日以来连续8天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均超过1000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和长春市,两市社会面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为何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对于为何还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回应称: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处在大流行期,仍是构成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疫情还在上升阶段,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本土已经呈现了点多、面广、频发的疫情态势,内防扩散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二是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来看,和德尔塔病毒相对致病率,尤其是致重症率和致死率有所降低,但是传播力很强,这种强大的传播力使感染人数基数很大,一个大的感染人数乘上它的致病率或者致死率,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大的重症的群体,甚至是死亡的群体。

  三是我国具备“动态清零”的基础和条件,更具备能力,而且几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国的一个有效做法,一个经验,也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当前疫情认识有三大误区

  梁万年表示,当前对于疫情有三个误区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一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温和的,有人称为它是大号流感。二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认为他们做了,我们应该跟着做。三是大家往往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变异株。

  他指出,现在不能说奥密克戎就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同时中国疫情防控的理念,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前几轮的状况,我国总的感染人数是极少的,也比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选择躺平,必然是前功尽弃。

  保证每个省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

  关于轻型和无症状患者集中收治地点,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要求各省现在根据疫情的形势建设或者拿出建设的方案,保证每个省能够至少有2-3家方舱医院。

  她介绍,现在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其中建成的有20家,在建的有13家,床位总计3.5万张。这些方舱医院主要是集中在吉林、山东、云南、河北、福建、辽宁等地。

  从收治效果来看,这些已经建成的方舱医院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好的快速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的作用。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当地医疗资源紧张以及保证正常医疗服务需求的压力。

  洗手可简单有效切断“物传人”途径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