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浙江温州:浙里“新”市民 “数”享新生活

浙江温州:浙里“新”市民 “数”享新生活

2022年03月14日 2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浙江温州:浙里“新”市民“数”享新生活
    浙江省居住证办理 金道汉供图

  中新网温州3月14日电(范宇斌 金道汉)“您申请的合法稳定居住证办理的办件已办结,请查看详情。”日前,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绣山派出所,来自河南商丘的高先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仅花了数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居住证浙江省内互认转换,成功将自己在杭州市萧山区的电子居住证换成温州市鹿城区的电子居住证。

  而在以往,像高先生这样在浙江省内居住、工作的浙江新市民在进行浙江省内跨区域流动时,需要在居住地待满半年后才能重新申领当地电子居住证。从半年的漫长等待到几分钟就能换证,这一切都源于“浙里新市民”应用带来的巨大便利。

  2021年10月22日,温州市按浙江省数字化改革要求部署,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指导下,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业务,首发上线“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并在鹿城区、平阳县、龙港市试点运行。三地新市民在手机端即可完成居住登记、电子居住证申领转换、健康证明、公积金办理等高频事项的同步申请、一指联办。

  此外,新市民还能利用“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的“无感积分”功能,享受“同城同待遇”,包括积分入学、积分住房、积分就业、积分医疗、积分旅游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数字赋能新市民:精益服务与精准管理

  当前,浙江省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而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新市民”是共同富裕路上的一个重要群体。

  数据显示,浙江省现有“新市民”人数约2800万,约占常住人口的43.4%;温州市新市民人数达到365万,占常住人口近40%。新市民群体日益成为当地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

  但在现实中,新市民在获取公共服务时存在跨区域流动不便、办理民生事项不便、可享基本公共服务不多等共性问题。同时,政府部门在管理新市民时也存在条线承接不顺、底数不清、行政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新市民服务与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温州市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以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以省市县三级贯通为基础,通过全面整合、再造流程、制度重塑,集成开发建设“浙里新市民”应用场景,从而提升新市民的获得感,吸引更多新市民流入浙江,助力更多新市民实现共同富裕。

  据了解,该应用分为治理端和服务端,服务端通过“浙里办”集成开发新市民一指联办应用场景、居住证和电子居住证申领场景、积分无感获取和省级共性积分互认场景、积分管理及服务应用场景,实现新市民办事“一次跑”“零次跑”;治理端通过“浙政钉”开发新市民群体画像和数据驾驶舱,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实现对新市民精益服务和精准管理。

  同城同待遇:在浙里同享优质生活

  根据新市民高频需求,目前鹿城区、平阳县、龙港市三地均推出了丰富的积分应用场景,达到积分即可享受相应的服务。

  其中,鹿城区上线入学预登记、技能培训、电信福利、困难救助、健康检查、幸福宝、产业找人、积分旅游、积分产业等积分应用,新市民可通过“幸福宝”一键参与志愿者活动、一键查询招工和租房信息;平阳县上线积分入学、积分住房、积分金融、积分旅游、积分医疗、积分超市等积分应用,新市民可通过积分入学申请心仪的公办学校就读;龙港市上线积分购物、积分落户、积分赠书、积分疗养、积分托管等积分应用,新市民积分达到50分以上,可通过积分购物申领指定超市会员卡,购物享受9.8折。

  “‘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在温州三地顺利上线,不仅通过大数据无感赋分减少了多次积分材料上传,还通过部门系统数据联通,省去了多道办事审批环节,还能凭积分权益卡兑现积分政策到位。”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在服务端将面向新市民推出更优质多样的公共服务和积分应用,实现更自由的跨区域流动,让新市民更好融入温州城市生活;治理端则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管理模式,全面掌握流动人口数据,实现温州全市域流动人口全景画像,精准辅助流动人口治理科学决策。

  据悉,截至目前,该应用系统已累计点击量超过48万次,独立用户访问数7.2万,新增用户数5.8万,累计获取无感赋分用户3.9万。待三地试运行成熟后,“浙里新市民”应用系统将向温州全市推广应用,并在温州试点成功基础上,面向浙江全省输出可复制产品,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的建设目标。(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