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外学者揭示人为排放减少对“超级暴力梅”的影响

中外学者揭示人为排放减少对“超级暴力梅”的影响

2022年02月21日 19:0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外学者揭示人为排放减少对“超级暴力梅”的影响
    长江流域历年夏季平均降水量。 杨洋供图

  中新网南京2月21日电 (徐珊珊)记者21日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洋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5家单位,揭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为排放减少对2020年中国长江流域夏季破纪录降水的影响。

  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0年夏季,中国经历了一次“超长梅雨季”,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这次极端降水事件被网友称为“超级暴力梅”。过去一些研究从自然变率的角度探讨了2020年“超级暴力梅”的可能成因,但却忽视了人类活动变化对极端降水的可能影响。

观测得到的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空间分布。 杨洋供图
观测得到的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空间分布。 杨洋供图

  这次极端降水发生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出现显著降低。

  杨洋教授团队前期的研究作为全球首个提出疫情防控期间的排放变化会对全球和区域气候产生影响的工作,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多次引用,后受邀作为全球数十个团队中的中国数值模拟团队参与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框架下的疫情模拟比较计划,并探究了疫情导致的人为排放变化和中国极端降水之间的联系。

  研究发现,疫情防控期间,人为排放的减少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加强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大气对流,并导致西北太平洋出现海平面气压的正异常,增强了向中国的水汽输送,最终导致长三角地区降水增加。

  “进一步理解降水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研究正是考虑到人为排放减少对降水产生的重要影响,揭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气溶胶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减少,对中国区域极端降水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中国极端降水评估和预测提供科学支撑。”杨洋说。(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