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医教授虎年解析中医名方“白虎汤”命名由来:“取类比象”

中医教授虎年解析中医名方“白虎汤”命名由来:“取类比象”

2022年02月06日 2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医教授虎年解析中医名方“白虎汤”命名由来:“取类比象”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园一景。 严璐 摄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谢盼盼)今年是虎年。春节假期未消,2月6日,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教授郑洪认为,虎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与中医药文化关系密切。从中药、方剂到中医典故都蕴含着丰富的虎文化,并为中药“白虎汤”“黑虎丸”命名解析。

  据悉,老虎与中医药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关系,中国古代一些书籍,如汉代的《别录》、唐代的《本草拾遗》、宋代的《本草衍义》、明代的《纲目》、清代的《医林纂要》等,对有关虎的药用功效皆有记载和阐述。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郑洪认为,虎在中医药里的运用,最为著名的是药材虎骨。古代中医应用虎骨,只是物尽其用,并非不爱护动物。相反,中医药文化中与虎相关的两个典故,恰恰体现着人与动物的和谐。

  郑洪举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是“虎守杏林”。

  三国吴国名医董奉,为病人施治不计报酬,只有一个特殊的要求:病愈者在他的房屋前后栽种杏树,如此数年,杏树郁然成林,有一天,董奉看见茅草堆里躺着一只老虎,发现喉咙里卡着一块骨头,于是把骨头取出。老虎病好之后,为了报恩,从此就在杏林中当起守护。从此“虎守杏林”成为了对医者高尚医德的赞扬之辞。

  郑洪还举了第二个典故“坐虎针龙”,这也源于名医为老虎治病的故事。

  隋唐名医孙思邈,传说他在山中遇猛虎得病,为其治疗时,用平时游方行医的铃铛撑开虎口施治。从此铃铛有了“虎撑”的别名。据说老虎为了答谢孙思邈,就成为他的坐骑。“坐虎针龙”就成为民间药王像的标准形像了。

  他还认为,中医药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取类比象”,深刻体现天人相应的哲学思维。

  在郑洪看来,这类哲学思维,在中药名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虎在古代为四神兽之一,左青龙,右白虎。

  “白虎居西方,主清凉、肃降之气,对应于肺脏。”郑洪说,学过中医的马上会想起医圣张仲景传下的名方“白虎汤”。这张处方中并没有使用虎骨等药材,之所以用“白虎”为名,一是因为方中君药石膏色白,二是因为全方具有清气分热,清热生津的功效,与“白虎”的意象相应。因此本方广泛用于各种肺部炎症,无论是伤寒学派还是温病学派,都将它作为经典方。

  而中成药“黑虎丸”的命名,同样体现了中医“取类比象”的哲学思维。

  他解释,在生物学上,白虎是老虎的一种变种,现代的动物园里能见到。而“黑虎”则一直是个传说,很少有人见过。神秘而威猛,这正是“黑虎丹”“黑虎丸”等中成药的特点。这类药组方不一,大多具有药性强、药材多的特点,有的内服,有的外用,用于治疗各种顽固病症。

  古代认为,一位好的中医,需要有降龙伏虎的胆识。同时,郑洪希望,面对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只要中西医紧密合作,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必将迎来“忽报人间曾伏虎”的一天。(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