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矿二代”的新生活: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矿二代”的新生活: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2022年02月02日 16:5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矿二代”的新生活: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图为工作中的吴长平。 受访者供图

  (新春走基层)“矿二代”的新生活: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中新网贵州万山2月2日电 题:“矿二代”的新生活:家门口就业吃上“旅游饭”

  作者 周燕玲

  49岁的吴长平从没想过,离开矿洞15年后又能重新回来。与从前不同的是,他以前在井下挖矿,现在则是矿洞守护者,每天拿着小铁锤检查洞里是否有碎石落下,保证游客人身安全。

  2月2日是中国农历春节大年初二,作为贵州万山朱砂古镇景区的安保部经理,吴长平在春节假期期间也会每天围着古镇巡视一圈,矿山博物馆、“地下长城”、玻璃栈道……因连日低温天气致路面结冰,他一圈走下来需要花费3个多小时。

图为吴长平检查矿洞是否有落石。 受访者供图
图为吴长平检查矿洞是否有落石。 受访者供图

  巡山间隙,吴长平掏出手机拍起了短视频,不一会功夫朱砂古镇美丽的雪景就上传到社交平台,几个小时就获得400多个点赞。2年来,吴长平拍了上百个短视频,让众多网友了解昔日矿区的华丽转身。

  “小时候这里热闹得很,这一座城市应有尽有,当时汞矿职工上千人,我们汞矿职工子女也在这里出生、成长……”回忆像旧胶片,一张张闪过吴长平眼前。

图为朱砂古镇。 周燕玲 摄
图为朱砂古镇。 周燕玲 摄

  1992年,“矿二代”吴长平毕业分配到万山汞矿参加工作。他原以为会像父亲一样与矿相伴一生,但事与愿违。2001年,曾是中国最大汞工业生产基地的万山,因资源枯竭被宣布政策性关闭。为了生计,吴长平和家人不得不搬离矿区南下务工十余年。

  2015年,万山引资20亿元(人民币,下同)对现有汞矿遗址和文物进行修缮性开发利用,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过去的办公大楼成了“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错落有致的工人宿舍楼群成了悬崖宾馆,苏联专家楼成了风味别致的俄罗斯餐厅……

  为了守护曾经的家园,2016年吴长平回到朱砂古镇成为一名保安。6年来,他从保安到安全员,再到现在的安保部经理,收入也从原来的3000元涨到了6000多元。

图为朱砂画 周燕玲 摄
图为朱砂画 周燕玲 摄

  “原来生活在矿区,现在生活在景区。”吴长平说,矿区变景区后不仅环境变美了,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旅游旺季时每天有上万人来小镇旅游参观。

  从“卖资源”到“卖文化”,朱砂古镇吸引着许多“矿二代”回家创业。同样是“矿二代”的何欢在朱砂古镇“那个年代”一条街,开了一家餐馆,主营猪油拌饭和家常菜。

  走进“那个年代”一条街,目之所及皆是修旧如旧的矿区老建筑,街上至今保持完好的国营服装店、国营照相馆、国营中心粮油店等,让人恍若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何欢看来,吃上“旅游饭”的矿山不仅“活”了过来,也让那碗清香而不油腻的猪油拌饭重现“江湖”,让许多人找到童年的“舌尖”记忆。

  在朱砂古镇不远处的万山朱砂产业园区,何欢的丈夫经营着一家朱砂工艺品店,因为朱砂是红色又代表着吉祥和鸿运,所以一到新春佳节各种朱砂工艺品就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万山朱砂产业园区每年消耗制作朱砂工艺品原砂500吨,实现产值超6亿元,综合带动2000多人就业,朱砂吊坠、朱砂画等工艺品走俏海内外。

  如今,贵州万山的朱砂从工业品变成工艺品,昔日矿区变身景区,绿色发展之路,让许多曾经灰头土脸的矿工“重获新生”。(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