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小草莓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新春走基层)辽宁大连:小草莓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中新网大连1月31日电 题:辽宁大连:小草莓带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中新网记者 杨毅
隆冬时节,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成片的草莓种植园,棚外寒意袭人,棚内温暖如春,村民们正忙着采摘,为春节销售旺季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上午客户来收走了200斤,卖了4000多元。”光明山镇乔屯村村民姜文岐告诉记者,今年草莓长势喜人,收购价格也好于常年,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姜文岐家的草莓大棚有近6亩,看好草莓庞大的市场,由于此前有过种植过樱桃的经验,姜文岐果断选择大面积种植草莓,可种莓之路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早期我们种的都是自家培育的种苗,病死率特别高。”姜文岐感慨地说,后来在镇里合作社的支持下,请专家来讲解草莓种植技术,帮忙对接优质种苗的购买渠道,家里的草莓才开始越种越好。
近几年,产自我国北黄海沿岸的辽宁东港、庄河的精品草莓,深受市场欢迎。一直关注市场变化的姜文岐解决了种植技术的关键难题之后,萌生了扩建大棚的想法,但资金不够又让他再次犯了难。
正在姜文岐一筹莫展之际,银行工作人员的的到来解决了他的资金问题。2021年,姜文岐通过农行办理了28万元的惠农贷款,新建起一个草莓大棚专门种植反季草莓。“农行贷款很方便,利率也比较低,对我扩建草莓大棚太关键了。”姜文岐说,目前,姜文岐已拥有2个品种的草莓,新建大棚种植的是晚上市反季草莓,每亩产值达10万元。
在光明山镇乔屯村,近一半的村民都种植草莓,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温棚安静地伫立在村道两旁,十分壮观。
乔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永全告诉记者,近几年,政府积极引导农户与金融机构对接,因为有了贷款,极大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多数农户主动增加投入,收益也明显提高。
因凤筑巢,筑巢引凤。政府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帮扶助力,加之草莓的良好经济市场,当地许多村民主动开始种植草莓。在光明山镇小营村,曲晓卫夫妇放弃原本从事的铝塑门窗行业工作,夫妻俩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开始种植草莓,这一干就是5年。
回想起刚种草莓的时候,曲晓卫感慨地说,“最开始完全不懂种植,但是老师教完后就学会了。”曲晓卫所说的老师是省市科研院所的专家们,近几年,政府和供销合作社帮忙对接科研院所等机构,通过邀请乡土人才开设小课堂、请专家进农户家里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解决村民种植难题。
“从育苗到草莓的采摘都得学习。”曲晓卫向记者展示和专家们的聊天记录,专家们细致入微的解读,让这位刚刚转行的“门外汉”受益匪浅。
科研专家的入驻带来了新变化,也让村民们得到了实惠。近些年,当地新引进的冷藏苗促早栽培技术,冬季草莓可提早60天上市,单价最高达100元/斤,可让全镇增收近2000万元,这让包括曲晓卫夫妇在内的村民们尝到了技术带来的甜头。
如今,“名专家”授课、“田秀才”交流经验,已成为当地常态化的活动之一。据统计,光明山镇每年组织60余名土专家、300多名经纪人对农户培训超万人次。与此同时,政府还邀请其列席乡镇、村“两委”有关会议,参与工作研究决策,让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在全镇蔚然成风。
近年来,在镇里统一组织下,农户们还开通了线上销售,借助线上销售和直播模式,向全国推广了“金线沟”“小营子”等当地特色草莓品牌,让草莓插上现代化物流的翅膀,快速销往全国各地。
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禀赋优势,加之常年丰富的种植经验,如今的光明山镇已发展成草莓集群,全镇建棚1.3万余栋,占地3.8万亩,年产草莓过4万吨,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小小草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完)
- 专题:2022年新春走基层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5日 14:21:33
- 2024年11月25日 11:58:37
- 2024年11月25日 11:14:23
- 2024年11月25日 10:27:02
- 2024年11月25日 07:57:44
- 2024年11月24日 20:18:26
- 2024年11月24日 19:38:44
- 2024年11月24日 17:47:03
- 2024年11月24日 17:15:17
- 2024年11月24日 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