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从“打冰”到“防冰” 秦岭走上科技“除冰”路

从“打冰”到“防冰” 秦岭走上科技“除冰”路

2022年01月21日 1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从“打冰”到“防冰”秦岭走上科技“除冰”路
    图为“打冰人”资料图。 张赢弘 摄

  (新春走基层)从“打冰”到“防冰” 秦岭走上科技“除冰”路

  中新网西安1月21日电(张远 于海 李珂)21日,陕西省内多地大雪,气温骤然变冷。从20日晚上开始,秦岭山下已雪花纷纷。

  “秦岭接触网工区,宝成线上行秦岭至青石崖区间47隧道72号定位点外侧,出现200mm冰凌,请做好‘防冰’处理”。20日晚23点,宝鸡供电段检测车间接触网分析员朱宏伟通过接触网“安全巡检”系统发现隧道上方接触网附近有积冰,为确保供电设备安全,立即通知所在工区处理。

  接到通知后,工区立即启动应急“防冰”处理,出动轨道车赶赴现场、利用机械臂点对点清除、同时提前启动重点隧道内自动融冰装置,隐患很快得到排除。相较过去,这种变化是朱宏伟“难以想象”的。

图为如今的“防冰”作业。 张赢弘 摄
图为如今的“防冰”作业。 张赢弘 摄

  宝成线地处秦岭北麓,由于修建年代早,隧道漏水点多,冬季容易形成冰凌,给列车运行安全带来隐患,职工们要扛着十几斤重打冰杆顺着一座座隧道打冰。这种作业延续了62年,“打冰人”也成了“供电人”的另一种称呼。

  打冰是个苦差事,人要穿着笨重绝缘鞋行走、打冰杆高高举起跟铁柱一样沉,人得仰着脖子、大个子壮汉杵几下,就会浑身是汗、直喘粗气、腰酸背痛。举过杆的手,吃饭时拿筷子都在不停抖动,碗都拿不稳。有时还要绕行山路走十几公里。在参加工作的34年里,隧道打冰的艰辛成了朱宏伟工作生涯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2012年春运,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报道了秦岭打冰人的故事。如今10年过去,秦岭深处的“打冰人”终于迎来了不用打冰也能守护安全的科技“除冰”路。

图为如今的“防冰”作业。 张赢弘 摄
图为如今的“防冰”作业。 张赢弘 摄

  去年,朱宏伟被调到了检测车间,工作性质也从打冰人改行接触网分析员。负责全段1300余公里线路的巡检、检测、分析任务,新管理机制和作业组织模式下,朱宏伟摇身一变成为一线“安全指挥官”。

  数据分析与一线工作紧紧挂钩,他感知着生产组织方式在发生着变化。工区从事打冰作业越来越少,积冰地点也在一处处的核减。作业项目也从“打冰”改称“防冰”。

  如今,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机进人退”充分发挥科技保安全作用,为发展赋能、为职工减负、为安全加码,有效化解各类可预见和难以预见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安全稳定。

图为“打冰人”资料图。 张赢弘 摄
图为“打冰人”资料图。 张赢弘 摄

  2022年春运前,他们加大投入对设备提强提质,在宝鸡、宝天、宝中等线开展隧道漏水点整治。安装了100余套融冰装置,补强了4100块绝缘板,通过隧道治漏、科技巡检、实时监控等科技手段,将秦岭人工打冰变成历史。

  2022年,朱宏伟和工友们迎来“秦岭再无打冰人”的首个春运。从“打”冰到“防”冰虽一字之差,但是成效大不同。他们每天分线登乘列车,利用车上装载的接触网“安全巡检”监控设备检查全线设备,通过“按图索骥”,一旦发现有结冰通知工区及时处理。对重点隧道还安装了接触网“覆冰监测”和自动融冰装置,让列车不再与冰凌“会面”。职工们也不用人海战术、打消耗战来保安全了。

  今年,也是“老打冰人”朱宏伟工作的最后一个春运,再过三个月就要退休了,而他满是留恋。“现在铁路科技进步真快,一天一个样,要说退休还真有点不舍。”朱宏伟说。(完)

【编辑:黄钰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