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日兰高铁曲庄段开通运营 结束鲁西南不通高铁历史

日兰高铁曲庄段开通运营 结束鲁西南不通高铁历史

2021年12月26日 15:3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日兰高铁曲庄段投运 “牡丹之都”接入中国高铁网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菏泽12月26日电 (记者 沙见龙)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以下简称“日兰高铁曲庄段”)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结束鲁西南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自此,山东“1、2、3小时”高铁交通圈基本形成。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菏泽东站正式投用。 沙见龙 摄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菏泽东站正式投用。 沙见龙 摄

  日兰高铁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线,东起山东日照,终至河南开封兰考县,设计时速350公里。2019年11月26日,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结束了革命老区山东临沂不通高铁的历史。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仪式在菏泽举行。 沙见龙 摄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仪式在菏泽举行。 沙见龙 摄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方面称,日兰高铁曲庄段全长199公里,途经多个历史名城,文旅资源丰富,建设上实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该段先期将开行动车组列车18对,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2022年1月铁路运行图调整时,动车组列车将达23对。

12月26日,日兰高铁曲庄段开通运营,民众体验始发列车并拍摄照片留念。 沙见龙 摄
12月26日,日兰高铁曲庄段开通运营,民众体验始发列车并拍摄照片留念。 沙见龙 摄

  当天的线路开通仪式在菏泽东站举行。该站是中国首个以柔性屋面为主的铁路站房工程、鲁西南最大高铁站房,在当天正式投用,这也标志着“中国牡丹之都”山东菏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菏泽到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

  菏泽市民高冠钦一家四口当天乘坐从菏泽东站始发的动车前往曲阜市游玩。他告诉记者,先前乘坐高铁外出,需要驾车到曲阜或商丘,路程1-2个小时。菏泽通高铁后,开车2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极大地方便了出行,“这是多年来当地民众翘首以盼的喜事。”

来自菏泽当地的一家四口乘坐始发动车去外地旅游。 沙见龙 摄
来自菏泽当地的一家四口乘坐始发动车去外地旅游。 沙见龙 摄

  据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强介绍,该公司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生产研发设备最齐备的牡丹深加工企业。他认为,高铁的开通是菏泽牡丹产业对外发展的助推剂,不仅拓宽了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道路,让“牡丹”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也让想深入了解牡丹产业的人们更方便地“走进来”。

  天华电商产业园党支部书记肖海杰则表示,高铁的开通为电商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一个方面,开阔了园区企业眼界,缩短了菏泽本地企业与山东省内及省外北上广等发达城市的交际圈;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助力了园区企业解决招人、留人的问题,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来菏泽创业发展。

12月26日,菏泽当地组织非遗文化展示,庆祝高铁线路开通。 沙见龙 摄
12月26日,菏泽当地组织非遗文化展示,庆祝高铁线路开通。 沙见龙 摄

  “交通曾是制约鲁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日兰高铁曲庄段的开通,为菏泽等鲁西南地区快速发展插上了“高铁翅膀”,实现了该地区到日照港口的贯通,为未来山东连接中原城市群提供新机遇;让山东高铁网具备了基本雏形,在推动产业分工协作中更能“放开手脚”。

12月26日,菏泽当地组织非遗文化展示,庆祝高铁线路开通。
12月26日,菏泽当地组织非遗文化展示,庆祝高铁线路开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年来,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是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重点金融支持的领域之一。2019年,该行完成鲁南高铁曲菏段固定资产贷款5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审批,当年以农行济南分行、菏泽分行、济宁分行内部银团形式发放首笔贷款8.5亿元。截至目前,该行共向日兰高铁提供贷款支持30亿元。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菏泽东站正式投用。 沙见龙 摄
12月26日,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菏泽东站正式投用。 沙见龙 摄

  日兰高铁东端在日照与青盐铁路相连,中端在曲阜与京沪高铁相连,未来,西端将在菏泽与京港高铁、在兰考与徐兰高铁相连,在鲁南和豫东串起一条高速铁路“金腰带”,增强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连通目前在建的庄寨至兰考段后,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将实现全线运营。(完)

【编辑:王祎】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