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 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 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2021年12月25日 1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不简单以论文为标尺科研人员讲述基础科研“背后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张余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张余研究团队和王佳伟研究团队,以及浙江大学的冯钰团队24日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有关双链RNA合成机制的研究论文。这也是“多产”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今年第7次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成果了。作为一个侧重基础科研的院所,该中心有何“科研秘籍”?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辛秀芳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辛秀芳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供图

  “定心丸”:不简单以论文看毕业

  24日发表的这篇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之一是一位年轻的“90后”学生——黄坤。她的导师——研究员张余介绍,黄坤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接到了这个课题,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困难,也有快要放弃的时候。

  “她来跟我说,‘我快(研究生)三年级了,这个课题一点进展都没有,会不会影响毕业?’”张余回忆。

  彼时,并不能确定能做出成果来,但张余安慰她,不用担心,所里对学生毕业的考核并不简单看文章发表,哪怕没有科研论文发表,只要毕业论文有重要性,就可以毕业。如此给黄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她继续将难题啃下去,也才最终有了这篇有关双链RNA合成机制的研究成果。

  对此,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员辛秀芳也深有同感。她说,所里年轻研究员多,让她受益良多的是这里的宽松环境、科研氛围,不会说每年有硬性指标考核,“我个人觉得(硬性指标考核)对基础研究不合理,不利于重大成果的产出。比如,如果有文章发表的要求的话,学生可能会希望做一个相对简单的课题,有利于发表文章,但这样其实不利于探索更难、周期更长的、有突破意义的重要课题。”

  “攀登梯”:多元合作促进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要被大家理解,是很难的,尤其是前沿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说。在他看来,做基础研究,需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干劲,也需要宽松的科研环境支撑。

  “很多年前,我就说,一个研究所,要有长远的目标,要有一流的科学家,还要有多学科交叉的平台的支持。”韩斌说。他进一步解释,这个平台不仅包括人才的平台,还包括技术的平台。

  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共同投资1200万英镑建立中国科学院-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植物与微生物科学联合研究中心(CEPAMS)。CEPAMS向全球发布了“英雄帖”,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加盟。

  韩斌介绍,CEPAMS是中国与英国建立科学合作伙伴的见证,现在双方已经签了第二个“5年合作”了,中英科研机构的携手合作,也助力了两国青年研究人员的成长。

  在韩斌看来,这样的合作,对科研视野的拓展还是挺有影响的,“英国研究所人才引进的标准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引进人才,不是简单看文章的发表,而是看重年轻研究员的潜在发展能力、现有实力等的综合水平。”

  据悉,“十四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将围绕“植物碳氮高效研究”“作物复杂形状调控的理论基础”“植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三大方向加强科研攻关。(完)

【编辑:张楷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