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四川绵阳非遗人坚守传承两百多年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年销量10万余支

四川绵阳非遗人坚守传承两百多年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年销量10万余支

2021年12月03日 11: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四川绵阳非遗人坚守传承两百多年毛笔制作技艺毛笔年销量10万余支
    毛笔制作工序“梳绒”。 吕婕 摄

  中新网绵阳12月3日电 (吕婕)一支纯手工制作的毛笔,从齐毛到成型要经历选毛、去油脂、去羊绒、齐锋等八十多道工序,耗时二十余天,制作过程繁琐枯燥,但罗松却乐此不疲,二十三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炳林毛笔制作技艺。

  12月3日,四川绵阳天气晴朗。走进位于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的一座民居,45岁的“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罗松正在屋内清理毛笔笔锋。

炳林毛笔。 吕婕 摄
炳林毛笔。 吕婕 摄

  罗松介绍,“炳林毛笔”的前身是成名于清朝中末期的“罗笔客”。“清朝的时候,我们是个大家族,全家人都在从事毛笔制作,统称‘罗笔客’。”罗松说,爷爷罗炳林从15岁学艺到85岁逝世,整整七十年光阴,全部献给了毛笔,使毛笔制作技艺得到了很大提升和完善。为了纪念爷爷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全家人一致讨论决定,将“罗笔客”改为“炳林毛笔”。

  罗松从小跟在爷爷身边学习毛笔制作,深得爷爷真传。1998年爷爷去世,时年22岁的罗松接过“传承”的大旗,正式执掌炳林笔庄,成为了炳林毛笔的第六代传承人。

毛笔制作工序“齐锋”。 吕婕 摄
毛笔制作工序“齐锋”。 吕婕 摄

  罗松在传承“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时,不拘泥于本家,遍访名师,与其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使“炳林毛笔制作技艺”更加丰富完善,特色鲜明。通过不懈努力,2011年“炳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建成“炳林毛笔制作基地”,并连续多届受邀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览会、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等国际国内展览。

  但毛笔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很多波折。罗松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钢笔、圆珠笔普及以后,毛笔受到极大冲击,年销量从以前的几十万支跌到一两万支。随后的15年间,一直是毛笔产业的低迷期,学生写字不使用毛笔,学校也不再开设书法课,毛笔慢慢淡出了大众视野。直到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大力提倡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毛笔才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罗松介绍毛笔原料。 吕婕 摄
罗松介绍毛笔原料。 吕婕 摄

  “以前做低端毛笔的人很多,特别是低迷期的时候,彼此之间相互压价,到后期基本没有利润空间,大家就纷纷转行了。”罗松说,与其相比,炳林毛笔定位于中高端,以质量取胜,市场没有受到太大威胁,虽然处于低谷,但也能盈利,这也是炳林毛笔能一直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由于制作精良,经过多年的积淀,炳林毛笔也颇有名气,回头客很多。如今,炳林毛笔一年能有十多万支的销量。

  “市面上有些劣质毛笔,写一个字就蘸一次墨水,不仅使用感不好,还会影响写作者的兴致。”罗松说,鉴于此,炳林毛笔对用料、制作工艺严格把关,使每支毛笔都能达到“尖”“齐”“圆”“健”。尖齐圆健是“毛笔四德”,也就是评价毛笔好坏的标准。尖,即笔尖如锥;齐,即万毫齐力;圆,即笔肚浑圆;健,即笔弹有力。这样的毛笔在运笔时能圆满如意,非常顺滑,不会出现空洞。

  除了制作毛笔,近十年来,罗松也在筹备一件大事——建立毛笔博物馆。“自古以来,笔墨纸砚就被称为‘文房四宝’,毛笔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我想建立毛笔博物馆,集中展示各类毛笔,以及制作毛笔的工具和原材料,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这门传统技艺。”

  “我儿子马上读高三了,我计划在他高考以后,将制作毛笔的一整套技艺传授给他。”在罗松看来,不管儿子未来是否从事这一行,都需要掌握这门技艺,不能让整个家族传承了200多年的心血断代。

  此外,炳林笔庄从2014年开始与绵阳市残联合作,至今已培训100多名热爱传统文化的残疾人,其中有60多人跟笔庄签订了居家灵活就业协议。炳林笔庄也先后被绵阳市残联评定为“绵阳市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残疾人双创实训基地”等。

  “我来基地已经两年多了,会做一些简单的工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残疾人吴春梅说,比起待在家里,到基地学做毛笔更有意义,生活也更充实。(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