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民间棕编技艺“出圈记”:让非遗走进衣食住行

民间棕编技艺“出圈记”:让非遗走进衣食住行

2021年11月24日 1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民间棕编技艺“出圈记”:让非遗走进衣食住行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中新网嘉兴11月24日电(记者 施紫楠)决定将棕编作品发到抖音上时,曾修权为自己取了一个“草编哥”的网名,首页签名为“一个被‘毛衫’耽误的民间艺术家”。

  点开头像,近400个作品获赞数超过百万次。

  棕编,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棕榈树叶为原料编制成工艺品,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2011年,四川棕编(新繁棕编)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曾修权来自四川,2001年随着哥哥来到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打工,后来做起了羊毛衫生意。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上山,他们就经常采一些棕榈叶编小蚂蚱给我玩。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摆摊卖棕编的。”因为觉得有趣,曾修权便跟着学。

  为了编得像,他还总跑到自家后山的树林里实地观察小动物,有时候盯着一只蚂蚱一看就是一下午。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曾修权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棕编渐渐淡出了曾修权的生活。直到2008年,一档介绍棕编非遗手艺的电视节目,让他与棕编再度结缘。也正是这次重逢,翻开了民间棕编非遗创新的新篇章。

  “以前只是单纯觉得好玩,没想到小玩意儿背后还藏着大学问。”工作之余,曾修权把曾经的爱好重新拾了起来。

  四川棕编生活用品偏多,在此基础上,他从编造技法到编造材质不断学习创新,“棕编的花样有很多,光是编法就有单编、双编、反扣、鱼鳞编等等,不断尝试才能发现更多的惊喜。”

  “还能这么玩?”2018年,曾修权第一次打开抖音,看到不少手工艺者在上面“炫技”、教学,用“非遗+视频”的传播模式尝试种种可能。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棕编很有趣,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没想到点击量还蛮高。”“草编哥”的账号火起来后,曾修权常常会收到粉丝的私信求学。交流间,他也慢慢摸清了年轻人的喜好。

  在抖音上坚持了4年,“草编哥”已经拥有31.9万的粉丝量。

  “传统手艺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我不想让年轻人感觉非遗就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怎样让手艺有故事、贴近生活,让年轻人产生兴趣很重要。”曾修权说。

  在保留原有技艺的基础上,他在创作题材上不断创新,创作出富有寓言性质的场景性棕编作品和卡通棕编手办。新颖的形式和巧妙的创意,果然受到很多年轻网友的追捧和喜爱。

  在这个互联网视频社交蓬勃兴起的时代,很多像曾修权一样的非遗手艺人,都选择在短视频或直播平台上注册账号,将自己的手工技艺搬上网络,吸引更多人年轻人的喜好与关注。

曾修权与他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曾修权与他的棕编作品 曾修权供图

  “如果可以跟其他领域有机结合,非遗的价值会更高,市场也会更大。”因为一次突发奇想,曾修权还把棕编融进了他的毛衫生意中。

  店里用毛衣打包带编制成的超大号收款二维码,在他看来便是一种创新,是一种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如今,曾修权将棕编的元素不断融入毛衫的设计里,开始考虑“直播带货”;线下,他也联合当地政府开设棕编培训班、参与“非遗进校园”等活动。

  “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遗保护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下一步,曾修权还打算设计一款非遗国潮风的毛衫,让非遗真正走进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