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光棍村”,今朝幸福寨——乌蒙山区纳支彝寨致富振兴记
中新网昭通11月15日电 题:昔日“光棍村”,今朝幸福寨——乌蒙山区纳支彝寨脱贫致富记
作者 熊佳欣
“纳支是彝语,纳是手,支是手指,纳支是亲密无间的意思。我们纳支寨就是靠着全村老少亲密无间、团结一致的努力,才能有今天的发展。”老党员徐国兵说。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彝族乡高坡村纳支寨,在峰峦叠嶂的乌蒙山深处,探寻纳支寨致富振兴路上的动人往事。
纳支寨是一个古彝族村落,现居住有83户323人,均为彝族。从前,纳支寨地处边远、交通落后、缺少产业,甚至因贫困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光棍村”。2013年末,纳支寨311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8.55%。
在讲述中,徐国兵掏出一本工作手册,上面写满了纳支寨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再往前翻,是徐国兵做群众思想工作和参与村集体会议的要点记录,徐国兵说:“每次翻开这本手册,纳支寨这些年脱贫致富的过程都历历在目。”
2004年,徐国兵曾到昆明打工,他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2017年,徐国兵回到了纳支寨,看到村中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自己的乡亲们依然过着缺水喝、缺煤烧、缺钱花的生活。
看到这样的景象,见过“大世面”的老党员徐国兵决心改变纳支寨的现状,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村里的另外三名党员。围坐在彝家的火塘旁,四名党员一拍即合。然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和缓慢,光是激活村民脱贫意识,四名党员干部就用了半年之久。
“资金,是去企业一笔一笔求来的,产业,最初想到的,是开发村边仅有0.55亩的鱼塘”。回忆起当初,徐国兵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因为,那0.55亩的鱼塘,让寨子里的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随着脱贫攻坚政策的春风吹进纳支寨,寨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8年,群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为纳支寨找到了一条生态旅游发展的道路。
在合作社带领下,纳支寨全体村民将土地全部回归集体,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确定以种植、养殖为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纳支寨初步形成养鸡、养鱼、种植竹、乡村旅游四大产业,其中部分已投产。2021年,预计年净收入32万元,村民分红22.4万元。
与此同时,纳支寨的基础设施环境也通过村民的齐心协力焕然一新。2018年以来,纳支寨整合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及传统建设项目资金,发动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实施住房风貌改造,新建彝族风格文化活动广场,完成绿化、亮化、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设施工程。
“种养产业逐步投产,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纳支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富裕。”徐国兵介绍,按产业发展规划,鱼塘年净收入可达37万元,蛋鸡养殖场可达36万元,3年后达150万元,方竹5年丰产后年净收入可达175万元。
“如今再去大城市,还羡慕城市的繁华吗?”记者问。
“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富足有余,现在是城里来的游客羡慕我们咯!”徐国兵笑着说。(完)
社会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6日 10:39:57
- 2024年11月26日 09:47:58
- 2024年11月26日 08:32:43
- 2024年11月26日 07:36:52
- 2024年11月26日 07:32:13
- 2024年11月26日 07:28:07
- 2024年11月25日 14:21:33
- 2024年11月25日 11:58:37
- 2024年11月25日 11:14:23
- 2024年11月25日 1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