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立业、成家……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到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压力?共青团山东省委、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民意调查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专题调查,11 月2 日省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省内首份该专题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及城市融入状况调查研究》,为新生代农民工画出了一幅群像。
记者了解到,该调查是“ 调研山东(2010)”大型社会调查活动的立项课题之一,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佃利教授等组织团队,在济南、青岛、淄博、临沂选取1528 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两多两强”特征:女性增多,情感生活困扰多,自主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增强。
四成以上宁弃加班费也要休息权
据介绍,本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比较广泛,包括批发零售业、 加工制造业、建筑安装业、餐饮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调查结果表明,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性别比例基本均衡,平均年龄为 24.1岁,五成以上集中在21-25岁,近2/3未婚,进城时间平均为4.19年,半数以上没有工作经历。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我省新生代农民工自主意识增强,不仅关注工资待遇,而且注重工作环境、福利条件,四成以上人宁愿放弃加班费也要争取休息权。并且他们的择业自主性大大增强,跳槽比较频繁。
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进城后有更换工作的经历,且为多次跳槽,跳槽次数在两次及以上的达到3成多。
两成多明确表示要在城市定居
谈到未来的打算,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仅有两成多的明确表示未来打算在城市定居,另有两成多打算先赚钱再回农村老家,近半数人持观望态度,表示看情况决定。
即使是将来在城市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家乡承包地、宅基地的意愿也十分强烈。面对未来,他们留城意愿低,返乡意愿也低,观望色彩浓厚。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不足以支付在城市生活的高昂代价,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在城市安家落户面临诸多障碍和难题,就业、 住房、 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无一不成为他们在城市定居的顾忌。
就业大多靠老乡熟人介绍
调查发现,目前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方式组织化程度较低,近六成靠老乡、熟人介绍工作,通过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劳务输出而就业的比例非常低,仅占3% 。这反映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方式,仍然处于自发无序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由专门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较少,逾半数通过跟工友、师傅学习提高技能,参加政府组织培训的比例较低,只占到1成多,还有5.8%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任何继续学习的途径。
近三成没有任何社会保险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超过三成新生代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近三成的被访者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且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居民。
并且,新生代农民工超时工作现象十分严重。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 8 小时以内的仅为二成多,半数以上的被访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为 8 至 10 小时,并且每次加班都能拿到加班费的仅占3成多,尤其是餐饮服务业该现象更为突出,能拿到加班费的仅为8.7% 。
已婚者最关注孩子上学
调查显示,农民工住房仍然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住房条件很差。我省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居住在集体宿舍或租赁性住房,自有住房比例非常低。数据显示,四成多的被访者居住在单位宿舍或简陋工棚,居住在个人租赁或合租住房的比例为3成多,自己买房居住的比例仅为14% 。
目前,由于公办教育资源不足,各地均对农民工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很多城市的学校要求农民工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而且,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须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处于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委实不堪重负。
本次调查发现,在诸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中,“子女入学”是已婚新生代农民工最关注的问题,达54% ,列首位。
调研团队建议,有关部门应像依法维护未成年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群体的权利一样,探讨出台“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切实改善其工作生活状况。围绕农民工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本报记者 姜玉泰
参与互动(0) | 【编辑:邓永胜】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