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全国各高校相继开学,又一批新生离开家,开始异地求学生活,同时近两个月,也是又一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职场新人入职的时期。当他们开始全新的生活的同时,也使其中大部分家庭面临一种新的状态,就是“中年空巢”。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及子女出国留学低龄化、异地求学、异地工作等情况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年父母在子女离家后会感到失落、焦虑,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现象,正逐渐呈现“中年化”趋势,被视为“中年空巢”现象。
如今,这种“中年空巢”现象的影响,正在很多家庭中逐渐显现出来。
“老妈为什么总是给我打电话?”
张丹在北京参加工作一年多了,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妈妈的电话,又都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老妈打电话无非是询问:今天干什么了,过得开不开心,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好好照顾自己,作息要规律……这些类似的话,我都能背下来了。”
有几次,张丹接到妈妈的电话时正在加班或者正和朋友在外边玩,就不耐烦地告诉妈妈“我正忙”,便匆匆挂了电话。从那之后,妈妈不再直接给张丹打电话,而是改发短信了。
“有一天,我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有时间么,我给你打电话聊一会儿,行吗?要是忙就算了,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张丹说,“我看了一乐,心想:我妈这策略变了啊。但是随后心里又特别难受,感觉特别后悔和内疚。”
张丹轻轻叹了口气说:“其实不就是多陪她说几句话么,我怎么就耐不下心来?何况别的方面,爸妈也没要求过我什么,暂时我也没有能力在物质上孝敬他们。”
张丹认真地说:“我不明白,我妈为什么老是给我打电话。我觉得她在情感上开始依赖我了。这么一想,我挺担心的。我希望我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能过得快乐。”
就职于北京某国企的史峰,最近正回国休探亲假。他戏称自己经常接到老妈的“追命电话”。
史峰2007年参加工作两个月后就被派到马来西亚做项目,如今工作三年多,回国休假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三个月。
“我刚出国那会儿,老爸老妈每隔两三天就一个电话,话费经常就过千元了。后来,赶快让他们学会网上聊天了。”史峰说。
现在,每周六晚上史峰都会和爸爸妈妈在网上视频聊天,每次聊天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要是赶上我临时加班或者和同事出去吃饭喝酒回来晚点,老妈的电话肯定就追来了,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了,催我赶快上网跟他们聊天。”史峰嘿嘿笑着说。
“我一开始还以为怎么就我妈这样,后来跟同学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爸妈也这样。”史峰说,“不过我现在也很少烦了,毕竟他们也都50多了,我希望我能尽快回国吧。”
“我就是惦记孩子,不给她打电话我受不了”
采访中,张丹妈妈卫女士表示:“我觉得我不是空虚,工作的时候我也不会惦记着她,但是下了班回到家里,我就会想:她今天过得好不好。我想知道她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她过得开心、快乐,我也就开心、快乐了。”
“她刚参加工作,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也许是我岁数大了,不是听说人一旦岁数大了,就愿意想孩子吗?”卫女士说。
半个月前,刘女士送儿子去大学报到。儿子开始大学生活了,刘女士却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了。“家空了,心好像一下子也空了,不知道干点什么了。”她说。
“‘中年空巢’比‘老年空巢’提前了接近15年”
根据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的研究,当前家庭夫妻双方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47岁。这比以往的“老年空巢”提前了将近15年的时间。
针对“中年空巢”现象所表现出的对家庭的影响,京师慧心心理咨询中心毛老师认为,刚刚进入“中年空巢”阶段的父母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感,一方面担心子女是否能够适应独自生活,另一方面是父母暂时无法接受与子女分离的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病区主任孙春云认为,解决“中年空巢”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表现,从行为层面上的干预是最为有效的。出现焦虑情绪的家长应当克制自己主动联系孩子的行为,通过培养业余爱好等方式将自己的空余时间填满来转移关注焦点。
孙春云同时提醒,父母每天给孩子打电话等行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但同时又容易使其产生内疚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父母走出焦虑、抑郁等困扰。这种行为是拖延、回避问题的表现,对解决问题并无帮助。其实,只要父母注重培养分离意识,稍微克制情绪、转移焦点,这一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本报记者 张锐)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