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百万资产七旬老总回乡当村官 日夜操劳终累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拥有百万资产七旬老总回乡当村官 日夜操劳终累倒

2010年08月27日 16:01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个在上海拥有几百万元资产的“老总”,3年前回到周宁县的老家再次当起“村官”。正当家乡面貌逐渐改变时,71岁的他却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昨天,记者连线当地村民,了解这名老支书为了家乡没日没夜工作的一幕幕。

  “乡亲过着穷日子,心里不好受!”

  8月9日中午,周宁县浦源镇萌底村村部前,两个中年男子搀扶着一个老人准备上车。这名老人就是村支部书记魏宜发。6日,他的腿脚突然不听使唤,前一天他还在为工作忙碌着。9日,他的腿不能正常走动,儿子赶回家要带他去上海治疗,魏宜发执意要交代好村务再走。

  71岁的魏宜发,1974年起担任萌底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卸任后,他开始经商,生意红红火火。家乡萌底村是一个只有246户的小村子,村里较落后,村民打心眼里盼望有一位有魄力的当家人。谁来挑这副重担呢?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老书记魏宜发。2007年正月的一天,萌底村的老党员、在外乡贤协商后,向魏宜发发出邀请, “出山”。请他“我能行吗?”魏宜发很是矛盾,“自己事业小有成就,而家乡却依然落后,还有很多乡亲过着穷日子,心里不好受啊。”“能把大伙都领上致富路,也算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魏宜发说服自己,接着说服老伴和儿女。这一年5月,魏宜发将上海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带着20万元启动资金,回村再次当起了村支书。

  “能做的,他全都做到了”

  自来水改造工程是魏宜发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一直以来,萌底村中的四口古井,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水源。由于水量不足,天还没露出鱼肚眼或夜深人静时,家家都得起床挑水。1983年,村民自发用竹管、瓷管引来山涧水;之后,村里争取了3万元资金,引来简易自来水。然而,水量远远不足,而且水质差。

  4年来,从改造自来水到拓宽通村路,从新建村委楼到打通条条村际道路,从全村巷道到沿河护栏的建设从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到领着村民们跑项目、争取资金,累计投入村里的各项建设的资金有270多万元。

  今天,走进萌底村,6米宽的大道直通村口,崭新的村部前、穿村而过的河道两旁,牢固的防洪堤上安上了大理石栏杆;村子周边,昔,日零散的小田,通过水、土、田、路等综合治理,变成沟渠相通、旱涝保收的良田。村里的公益事业日渐完善,村民生活一天一个样。4年来,他自掏35万元给村里

  再次回村“当家”,魏宜发心里很清楚,这比打理公司不知要难上几倍。上任伊始,魏宜发就在群众大会上公开表示:我在任时,不拿误工费,不报销电话费、车费,不报销一张餐饮发票。

  村里各项建设上马了,家中便很难见到魏宜发的身影。起初,个别村民心里还嘀咕:“准有收取好处,不要钱白干,哪有这样的干部?”后来,村账公开一对照,别说每天往返城关的打车费用,就连日常监工的误工费,魏宜发都分文未领,全村群众都服了。“他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到工地上。”魏宜发的老伴陈清蜜格外理解丈夫,每天早早煮好饭,默默支持着他。“萌底村家底薄,魏书记家的个人财产简直成了村里的‘银行’,村里建村委综合楼,他拿出10万元;拓宽村道,他掏出3万元……”村会计说,4年来,魏书记前前后后为村里的事业从自个腰包里掏出了35万多元,“他四年如一日,还是那句话‘我的就是村里的,但村里的绝不是我的’。”

  昨天,记者拨通了魏宜发的电话,他儿子告诉记者,父亲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经诊断为疲劳过度导致脑梗塞、血管硬化。目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电话那头,魏宜发老惦记着村里的事,他说,“我的身体状况也许难以挑起村支部书记这个担子,卸任后,我还会用我余生的力量,继续为村里做些有用的事。” -海峡都市报(本网记者 侯希辰 通讯员 吴仙友 张家灼 陈英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