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引热议 80后与父母矛盾不可调和?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父母皆祸害”引热议 80后与父母矛盾不可调和?

2010年07月30日 08:5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早在5年前,作家老鬼推出对自己的母亲、《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纪念作品《我的母亲杨沫》之时,其“尽可能大胆地再现出一个真实的、并非完美无缺的杨沫”,在书中控诉杨沫身上母性、亲情的泯失,“对孩子冷酷无情”的种种表述就一度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

  彼时,这样“另类”的对父母的“控诉声”还只局限于小众的、个别先锋作家的行为,然而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一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表达类似的犀利声音。这个让无数父母震怒的名字,源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少女杰丝在姐姐出走后,与陷入神经质的母亲及任教育部长的父亲关系愈发紧张,在小结自己失败的青春期时,杰丝如是说。

  这个小组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社会大讨论。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发泄组织,很多伤痛是他们臆想出来的,很快就会消失;也有人认为,虽然小组的名字听上去比较尖锐和负面,但究其内容,不乏理性的思考。

  什么是“父母皆祸害”?

  这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网络小组成立于2008年1月18日,现在已有15824个成员。其宣言曰“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在公开的小组讨论中,有这么一些帖子排在前几位:《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这个世界上无数谎言中的No.1》,《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为人儿女的路规》等等。里面的有些文章常常被转载,比如《为人儿女的路规》就被当成是年轻人独立自主的参考准则。第一条,22岁大学毕业了就不应该再跟父母同住了。事实上读大学就应该选择离开家乡去另外的地方。这跟父母祸害与否没关系,是成长必须的断奶期。第二条,成年之后不要让父母太干涉你交朋友、约会甚至找工作,这些应该是你自己的事,你应该设法养活自己,并且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第三条,成年之后就尽量不要跟父母要钱了,他们给你钱是心疼你,当礼物收下,要知道感激,但不能靠它过日子……

  以爱的名义进行强制性的控制?

  既然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那么他们在反对父母什么?在帖子《心理学上定义的非爱行为》中,有这样的表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帖子还说: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被贴上“幼稚”、“叛逆期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的成年人”标签的群体,大多数是温和而坚强的。组员们在一起互相安慰时,最多的还是说“独立起来,离开他们,走得越远越好”。豆瓣网上有人在评论他们时表示,他们有的想反抗,有的想放弃,更多的是迷茫,他们措辞激烈,但并不见得是暴力,他们都是受过伤的孩子,比别人更加柔软,故作决绝凶狠的言辞只是一件蛋壳做的盔甲,尽管看起来很坚硬。

  肤浅、幼稚、没有意义的集体宣泄?

  知名网友十年砍柴分析,这些小组成员的父母多为普通教师、医生、小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这些人既不能像那些大富大贵、有权有钱者那样,掌握着充分的资源,可以让子女超越现行体制的种种限制,甚至一步到位把他们送出国;又不像那些可怜的农民和下岗工人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子女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脉关系。而这些处在中间层的父母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也熟悉种种潜规则。他们不可能让自己子女像扑火的飞蛾那样去反抗种种欠公平的制度,只能让子女去适应。”从而得出“父母往往为了儿女的未来,不得不让子女削足适履式地去适应社会种种并不公平和人道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就容易违背儿女的天性,由爱带来恨”的结论。

  在“父母皆祸害”的一些成员看来,这只能算是一部分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深层的文化束缚和制度欠缺。他们重新议论起儒家学说和封建道德之间的关系。然而观点却并不统一。其中不乏认为“孔老二的那一套东西实在是为强权、虚伪、禁锢量身定做的一套性感内衣”之人,但更多的声音则中规中矩地依照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认为,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对于制度欠缺方面,有组员认为中国欠缺完整明晰的相关立法和制度约束,对于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性骚扰缺乏严明的界定和法律保障。对于这一点,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妇女研究专家巫昌帧教授。她指出,从法律角度说,打人至轻微伤时庭外调解即可,属于民事范畴,打至轻伤才构成犯罪。而目前只有强奸罪属于刑事犯罪,性骚扰仍属民事调解范畴,一般通过赔偿或道歉等手段解决。因此,发生在家庭中的不构成“轻伤”的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本身并不太可能通过法律解决。

  还有一些法律和心理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只是一种肤浅的、幼稚的集体宣泄,没有任何意义。有些家长甚至表示,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标题党”,根本懒得看内容。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