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路口有45个交通协管员 被称“世界之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郑州一路口有45个交通协管员 被称“世界之最”

2010年06月30日 09:29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个路口有几个协管员?

  能猜到的读者估计不多

  昨日中午12点10分,交警徐志国照例出了家门,等到晚上10点,他才能回到家。

  徐志国是郑州市公安局交警四大队民警,他的执勤点在郑州东南郊堵点——十八里河转盘。

  徐志国值守此转盘已3年。

  他所在的转盘据说有一个世界之最:单个路口拥有交通协管员最多的路口。

  这里有45名不要工资的协管员。

  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戴了多年“堵王”帽子的十八里河转盘,终于不再堵车了。

  交警趁接受采访 拧干手套中的汗水

  中午12点45分,徐志国赶到十八里河转盘时,带班的四大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队指导员沈发海已经到了。

  下午1点,徐志国戴上帽子、手套,上岗执勤,他的岗位在十八里河转盘交通岗。

  徐志国从2007年调到这个岗上,就一直在此坚守。

  十八里河转盘连接6个路口,郑州往南的车辆大部分都要经过此处,车辆、行人混行,南侧还有一个大型的加油站,横在两个道路中间。转盘周边道路有6条,其中,新郑路是上世纪90年代的道路,双向单车道。

  中州大道本身很宽,双向8车道,但越往南走越窄,从京广铁路立交桥向南,变成了双向单车道,车辆会合到此,很容易形成堵塞,又遇到转盘这个瓶颈,经常发生拥堵,十八里河转盘因此成了“堵王”。

  执勤的徐志国与指导员沈发海来往穿梭于6个路口之间,指挥着南来北往的车流。

  左转弯、快速通过……手势干净利落,记者观察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看到有拥堵现象。

  徐志国在接受采访时,趁机将手套脱下来,拧着上面的汗水。

  这个路口曾是“老大难” 堵三五个小时不稀奇

  十八里河转盘每个路口之间的平均距离为50米,一圈大约有300米,徐志国走下来大约需要8分钟。

  每天他都要转至少20圈,看到哪个路口不通畅,就去疏导一下。

  不然有一辆车插进来,就会造成拥堵,一堵车就得一个小时,两个交警理顺不了。

  徐志国说,十八里河转盘到小刘桥5公里的路,经常被堵死,四大队会启动应急方案,从各个中队抽调五六十名民警增援。

  一旦出现拥堵,民警的工作就只剩下一件事——分流车辆。车辆分流不开,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按时下班。常常是该下午1点下班的民警,到晚上8点还在路上执勤,有时甚至会坚持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只有等路全部疏通了,才能走。

  “走过的司机都知道,这个路口是个老大难,不好弄!堵个三五个小时也不稀奇。”沈发海笑着说。

  堵车就等于堵了财路 司机、职工主动要求当协管

  沈发海介绍,十八里河转盘能摘掉“堵王”的帽子,全靠有45名不要工资的协管员。

  据说这也创下一个世界之最,单个路口拥有交通协管员最多的路口。

  十八里河转盘附近,在中州大道、107国道辅道两侧,分布着数以百计的物流市场、汽配市场、钢材市场,每天有上千辆大货车在此经过,司机的大车在这里堵半天就要损失千余元,而企业的损失则更多。

  十八里河转盘也是宇通公司所有出厂新车的唯一出路,一旦转盘不畅,出厂新车就要停在厂区等候,等保安看转盘交通秩序好转后,新车才可结队而出。

  钢材市场更是如此,堵车就等于堵上了他们的财路。

  于是,这些企业、司机个人找上了交警,两个字“帮忙”。

  交警对这45名司机、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了登记,并发放了服装、小红旗、哨子、反光背心等,这些义务交通协管员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上路维持交通秩序。

  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路段,平常十几个人上路维持交通秩序,如果车多人多的时候,45个人就都上。

  天元钢材市场的大货车司机费亚菲说,他负责天元钢材市场到南三环路口之间的道路畅通,“只要不出事故,通行非常顺畅,这里面就有自己的一份努力”。

  设红绿灯、设单行道 拥堵状况进一步缓解

  “有了这些交通协管员后,我们民警工作量减少了,可以多考虑根据路口、路段特点,用科技手段改善交通状况了。”徐志国说。

  据交警四大队大队长朱子民介绍,该大队在全队范围内征集解堵建议,民警提出将转盘控制交通流量改为红绿灯控制,并将附近区域道路设置单行。

  5月1日,郑州警方在该转盘处设置红绿灯,替代转盘控制交通流量,并将转盘连接的中州大道、新郑路改为单行,基本缓解了转盘及附近区域的拥堵状况。

  对该转盘目前存在的问题,沈发海认为,主要是与中州大道配对的新郑路路面损毁严重,需要维修,“市政府已在这个区域规划了立交桥,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片通途”。 (记者 孙庆辉)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